- 积分
- 507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肿食疗方
肿是儿科较常见的病证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为外感风邪或邪毒内侵,致肺脾肾三脏功能 失调,水液代谢失常,使水温溢于肌肤而出现全身浮肿。水肿多见于小儿急、慢性肾炎和肾 病综合征。中医根据水肿的病因及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风水相搏、湿热内蕴、脾虚湿盛及脾 肾两虚等症型,采用不同的治则治法。在药疗的同时,饮食也应注意。首先在水肿初起时, 应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但孩子长期吃无盐饮食会降低其食欲,不利其病情康复,可用糖醋 汁、芝麻酱或无盐酱油等改善食物口味,也可辅以下述食疗方:
1、风水相搏 临床特点为浮肿以眼睑、颜面为重,继则全身浮肿、尿少,或伴有感冒症状。 治宜宣肺利水消肿。
(1)姜糖饮:见"感冒"中的风寒感冒(2)。
(2)葱白粥:粳米30~50克,葱白段适量,煮粳米做粥如常法,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 食后覆被微汗。
(3)茅根汤:鲜茅根50克,煎水代茶饮,尤适用于尿少、血尿者。
(4)赤豆汤:赤豆30~60克,洗净,加水煮烂,加适量砂糖,吃汤与豆。
(5)薏仁粥:薏仁30~5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加糖适量,随服。
(6)田螺10只,水养一夜,洗净泥沙,入沸水烫熟,挑出田螺肉,用少许无盐酱油、花椒粉 浸渍待用。用粳米50克煮成粥,与田螺肉同食。
(7)鲜玉米须30克,粳米30克,同煮为粥,随意服。
(8)桑白皮粥:桑白皮9克,煎水取汁,加粳米30克煮粥,随意服。
2、湿热内蕴 临床特点为全身皆肿,皮肤浮肿发亮,可伴血尿、尿少等,治宜清热利湿消肿 。
(1)水葫芦粥:水葫芦10只,剪破后水煎取汁,入粳米30克同煮为粥,粥成后加红糖1匙,趁 热服。
(2)葫芦二瓜饮:葫芦壳60克,冬瓜皮30克,西瓜皮30克,水煎频服。
(3)瓜蒜盅:大蒜100~120克,西瓜1个。洗净西瓜,顶端挖一个三角形洞,放入去皮大蒜, 再用挖下的瓜盖好。盛盘中,隔水蒸熟,趁热饮汁。
(4)荠菜粥:新鲜荠菜250克,洗净,切碎,同粳米100~150克煮粥,作早点或夜宵用。
(5)蚕豆冬瓜皮汤:陈年蚕豆、冬瓜皮各30克,红糖少许。将冬瓜皮洗净,入锅,加水2碗煮 沸,改小火煎20分钟,去渣取汁,入蚕豆,继续文火煎煮至豆烂,加红糖少许调味。食豆咣 汤。
(6)车前草粥:鲜车前草30克,洗净切碎,葱白1根洗净切段,入锅加水2碗,煎20分钟,去 渣取汁,加入粳米50克,熬成粥,热饮,每日1次。
(7)薏仁二豆荷叶粥: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薏仁50克,鲜荷叶半张。先将荷叶洗净撕成 小片,加水煎20分钟,去叶取汁,加入薏仁、黑豆、赤小豆、煮至豆烂。食豆饮汤,每日分 2次服完。
(8)芹菜汁饮:芹菜洗净、沥水后切碎,榨汁。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9)瓜皮荸荠丝:西瓜皮、荸荠适量。将西瓜皮削去翠衣,切丝;荸荠去皮切丝,两者拌匀 调味。每日1~2次食用。
(10)茯苓粳米粥:茯苓3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粥,半熟时加入研成末状的茯苓,煮至 熟。每日分1~2次服。
(11)赤小豆冬瓜煲生鱼:黑鱼1条(约200克)洗净去内脏,冬瓜500克(连皮),赤小豆60克, 葱白5根,共煲汤。不加盐,食肉喝汤。
(12)退水饼:甘遂、大戟各3克,大麦面30克。甘遂、大戟为末,加面内,水调,做成饼, 火煨熟,食用。
(13)冬瓜消肿粥:冬瓜500克,洗净去瓤,切成小块,赤小豆60克,薏仁30克,先用大火煮 沸,再改小火煮至豆烂。每日分数次食用。
3、脾虚湿盛型 证见浮肿长期不愈,面色少华,动则气喘,多汗,平素易感冒,纳少,大便 不实。治宜健脾益气。
(1)苓枣散:茯苓、大枣各30克,焙干研末,每次3~6克,每日2次。
(2)黄芪粥:黄芪60克,粳米10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入粳米,小火煮至粥成。每日分2 次饮用。
(3)鲤鱼汤:鲤鱼1条(约250克),赤小豆60克,桑白皮、白术各30克。将鲤鱼洗净去内脏, 后三味压细末放鱼腹中,小火煮至鱼烂,食鱼喝汤。
(4)芪瓜鲫鱼汤:黄芪30克,冬瓜250克,鲫鱼1条(约250克)。鲫鱼洗净去内脏,冬瓜切块, 黄芪布包放鱼腹中,共入沙锅,加水小火炖至鱼熟瓜烂。喝汤食鱼肉。
(5)多味黄芪粥:生黄芪、薏仁各10克,赤小豆30克,鸡内金粉3克,金橘饼1个,糯米30克 。将黄芪布包,入水煮沸,再加薏仁、赤小豆,小火煮30分钟,捞出黄芪,加糯米和鸡内金 粉,煮成粥。用粥送服金橘饼,每日1次。
(6)小豆羊肺煲:羊肺1具,洗净,赤小豆叶10克。羊肺加水适量煮熟后加赤小豆叶,稍煮片 刻即可。1~2日吃完。
(7)黄芪鸡:黄芪120克,母鸡1只。母鸡宰后洗净去内脏,加黄芪炖烂,去浮油。喝汤食肉 。
(8)花生红枣饮:花生、红枣各60克,加水适量,小火煎20~30分钟,加适量红糖,饮汤食 花生及红枣。
(9)茯苓饼:茯苓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茯苓、粳米研成细粉,加水调成糊状,入 白糖搅匀,做成小薄饼,烙熟食用。
4、脾肾两虚型 临床表现浮肿较重,以下肢为主,浮肿按下凹陷难起,常伴大便稀薄,下肢 酸软,夜尿较多。治宜温肾补脾。
(1)大蒜鸭:三年以上老鸭1只,去皮及内脏,填入独头蒜4~5头,煮至鸭烂,不加盐,喝汤 ,吃鸭及蒜。
(2)山药黄芪煲龟板:山药、黄芪、龟板各10克。将龟板浮灰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小火 煮1小时,再下黄芪同煮30~40分钟,捞出龟板、黄芪,加入山药,再煮至熟。趁热喝汤。
(3)黄芪杜仲羊肾汤:黄芪50克,杜仲30克,羊肾1只,葱白2个。将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臊 ,切细。黄芪、杜仲加水适量煎1小时,取汁,同羊肾、葱白煮熟即可食肉喝汤。
(4)芡实粥:芡实30克(研粉),白果10枚,黄芪15克(布包),糯米30克。同入锅内,加水煮 粥,每日1次。
(5)赤豆鲤鱼:鲜鲤鱼1000克,赤小豆100克,陈皮75克,花椒75克。将鱼去内脏、鳞洗 净,将赤小豆、陈皮、花椒塞入鱼腹,另加适量葱、姜、精盐入鱼腹,线缝合,上笼蒸至熟 ,取出药,淋少许香油即可食用。
(6)金钱草炖猪蹄:金钱草50~100克,小茴香10克,猪蹄2只,同炖至猪蹄烂,喝汤食肉。
(7)羊肾白术粥:净羊肾45克,白术30克。羊肾切细丁同白术入锅内,加水适量,入粳米30 克,共煮为粥。每日晨起空腹热饮。
(8)大蒜炖鲫鱼:鲫鱼1尾(约200克),大蒜1头,砂仁粉1克。鲫鱼洗净去鳞及内脏,大蒜剥 皮,与砂仁粉均匀放入鱼腹内,隔水炖至熟,不加盐,食鱼肉。
(9)芡实煮老鸭:芡实200克,老鸭1只。将老鸭洗净,去内脏,加芡实于鸭腹中,小火炖至 鸭熟烂。加姜、葱、食盐少许,食鸭喝汤。
暑邪感冒食疗方
暑邪感冒:特别易发于夏暑季节,小儿出现高热无汗、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舌苔厚腻 等症,治疗宜清暑解表,可参考选用下述方:
(1)绿豆汤:绿豆适量,煮水代茶频服。
(2)荷叶粥:鲜荷叶1张,洗净切丝,大米适量先煮,将熟时加入荷叶,再煮3~5分钟,即可 食用。
(3)西瓜皮粥:新鲜西瓜皮250克,大米适量,加水煮粥饮用。
(4)苦瓜茶:鲜苦瓜1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6~9克,水煎 或泡开水代茶饮。
(5)家庭常备中成药:十滴水、藿香正气液(或藿香正气软胶囊、胶囊等)。
哮喘食疗方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这是一种 病因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调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缓解期,如 配合恰当的饮食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饮食治疗扶正不伤正,易为孩子和 家长接受。
由于饮食本身有时就有诱发或加重哮喘的作用,所以对哮喘患儿应注意避免饮食过咸、过甜 或过香辛辣之物。此外,对某些食物如鱼、虾等过敏的小儿,应忌食之,尤其是在小儿感冒 时,不要喂食鱼、虾、蟹等水产品,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哮喘通常被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治疗也分两个阶段调治。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见于冬季或哮喘发病的早期。临床特点为咳嗽,哮鸣,呼气延长,气急喘促 ,痰液清稀,色白多沫,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或伴鼻塞流涕。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①米醋适量,鸡蛋2个。鸡蛋煮熟去壳,放入米醋中浸泡,食蛋,每次1个,每日2次。
②核桃肉1枚,白果仁10克(炒去壳),生姜3片,水煎服。
③生姜汁适量,南杏仁15克,核桃肉3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炖服。
④吴茱萸糊:吴茱萸10克,研细粉,醋调为糊,贴敷双涌泉穴,48小时取下。
⑤冰糖白果:白果仁10克(炒去壳),冰糖5克,共捣碎,开水冲泡,每日1~2次。
⑥家庭常备中成药:小青龙合剂、固本咳喘片、桂龙咳喘宁等。
(2)热性哮喘:见于体质壮实者或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临床特点:咳嗽哮鸣,呼气延长, 痰多色黄,口渴咽干,大便干结,或伴有发热。治宜清肺化痰平喘。
①绿茶10克,沸水冲待用。鸡蛋2个,煮至蛋熟,去壳,入茶水浸泡1~2小时,食蛋。
②鲜无花果捣汁半杯,开水冲服,日服1次,治愈为止。
③地龙粉:地龙烘干研粉,每次1~3克,每日3次,饭前蜜调吞服。
④白果冬瓜子杏仁饮:白果6个,冬瓜子30克,杏仁10克,以水煎熬后,去渣,加入冰糖调 匀,1日3次,每次1小杯。
⑤杏梨枇杷饮: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大鸭梨1个,枇杷叶(去毛,烤干)10克。先将梨切 成块,与枇杷叶、杏仁同煮,可入少许冰糖调味,去滓代茶饮。
⑥百花膏:凤凰衣(鸡蛋白膜)30个(微炒),麻黄30克,款冬花50克,百合50克。上药先浸一 宿,文火前熬2遍,滤汁,加入炼蜜60克,鲜生姜汁1匙,收成清膏,约500克,分作1周服。 每日2~3次,每次1羹匙,开水调服。
⑦家庭常用中成药:小儿咳喘口服液、急支糖浆、金振口服液等。
2、缓解期
此期是指两次哮喘发作之间的间歇期,此时虽没有哮喘症状,但由于哮喘的反复发作,患儿 往往表现为正气不足的情况。中医认为这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有关,患儿常有神疲 乏力、面色少华、容易出汗等症状,配餐的原则是扶正固体,通过补益肺、脾、肾三脏,以 减少或控制哮喘的发作。
(1)防哮粥:黄豆50克,玉竹10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白梨1个,加水适量,煮熟黄豆, 余汁150毫升,每次15毫升,每日3次。用于肺脾不足者。
(2)黄芪粥:黄芪30克,粳米50克。水煮黄芪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晨起空腹服之。适 用于肺气不足者。
(3)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参、枣洗净泡发,水煮半小时 ,捞出党参、枣,汤备用。糯米加水适量,蒸熟成饭。置枣于饭上,再把汤汁加白糖煎熬成 粘汁,浇于枣饭上。适用于脾气不足者。
(4)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将山药粉、茯苓 粉加水适量调成糊状,蒸半小时后,调面粉、白糖,加发酵粉及少许碱面发酵,以猪油及青 、红丝少许为馅料,包成包子,蒸熟即可。适用于脾虚者。
(5)核桃仁1000克,捣烂,入蜂蜜1000克,和匀,用瓶装好,每次1匙,晨起及晚间空腹服, 开水冲服。治肾虚不纳之虚喘。
(6)双仁蜜线:炒杏仁250克,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250克,共煮,待汁 将干锅时,加入蜂蜜500克,拌匀煮沸即可。适用于肺肾两虚者。
(7)蛤蚧1对,加适当佐料,炖烂食。适用于肾虚者。
(8)家庭常备中成药:固本咳喘片、玉屏风合剂、四君子合剂、启脾丸等,适用于肺脾两虚 者。六味地黄丸、蛤蚧定喘丸等,适用于肾虚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