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5|回复: 22

青岛石油管线爆炸前施工作业照片曝光,请教大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5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岛中石化黄潍管线爆燃事故发生时,现场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员21人。其中,除1人站位较远外,9人遇难,8人失踪,3人受伤。中石化一领导爆炸前五分钟离开,侥幸逃过一劫。图为爆炸前三小时手机所拍。
我想请教一下大家,如果大家作为一名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才能下令开挖作业?如果现场就放着一台气体检测仪报警仪,而且报警仪一直工作良好,安全员现场监护,开挖作业专人指挥,分层小量开挖,从图片上可以看出,除了看不到气体检测仪外(不证明没有),其他都应该符合,那么还得做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24日,记者从中石化集团公司了解到,两天前“中石化黄潍管线爆燃事故”发生时,现场共有中石化施工人员21人。其中,除1人站位较远外,9人遇难,8人失踪,3人受伤。

  在爆炸前约五分钟,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副处长邢玉庆因处置海边溢油,离开了输油管道漏油点,侥幸逃过一劫,也成为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接近首发爆炸点的幸存者之一。据新华社

  漏油点21位工人多数伤亡

  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发生前漏油点现场情景(11月22日7时32分手机拍摄)。约3小时后,爆炸事故发生,照片中的施工人员绝大多数伤亡。 新华社发

  以下是爆炸前离开现场的幸存者口述——

  5:20

  接到赶往现场指示

  ●早晨5点20分左右

  我在山东潍坊家中接到运销调度科周科长的电话,说青岛黄岛区有原油泄漏,相关科室已经赶往现场,我们青岛输油站站长在指挥。我意识到,这意味着应急预案已经启动。随后,我又接到上级指示,让我尽快赶到青岛漏油现场,支援抢险。

  ●快6点时

  青岛输油站站长又打来电话说,海面上开始见油,地方安监和环保部门的人员已在现场。

  ●6点20分 我出发,路上雾很大。

  ●8点20分 到青岛下高速。

  8:30

  漏油路面清理干净

  ●8点半前后

  我赶到漏油现场看到,有十几个施工人员,一旁公路上还有社会车辆往来穿行。我感觉交通秩序有点乱,需要实行交通管制,就让公司公安科长黄岱打110报警,希望警方增加警力。

  当时,漏油点路面已经挖开了一个近3米长、2米宽、2米深的作业坑,路面上的油污已基本清理干净。有一个4人的抢修队在现场,还有管道科三四个人,青岛站站长和管道工都在,还有一些公司内部的消防员。后来得知,我们系统一共有21个人在现场。

  这时,我接到安全科长的一个电话说,海边溢油现象严重。因此,我立即赶往海边参加处置。

  ●大约8点40分

  到海边,看见地方相关部门的人员也陆续前来,包括安监、环保、海事和市政的人,穿着样式不同的制服。

  10:10

  工友正处爆炸暗渠

  ●约10点10分

  我又赶回漏油点查看情况。当时现场基本没有作业,因为这个点的漏油处置已基本结束。

  青岛输油站站长告诉我,现场已清理干净,现在确实没有油了,漏的油从输油管下面的地下排污暗渠流走了。我下到坑底看了一下,漏油的位置在输油管下部,有一个约两个巴掌大小的洞。从当时的情况看,处置这样的问题需要换掉一截管道,这不是我们自己能办到的,需要报告上级。

  从坑里上来,我又返回海边继续处置溢油。我一边打电话一边离开了漏油点,当时看到结束作业的工友们都站在一旁,后来知道他们所站位置正处在发生爆炸的暗渠顶上。这些人大部分我再也没有见到。

  10:20

  两声爆炸隔三五秒

  ●10点20分左右

  我站在海边,突然听见两声爆炸,前后间隔三五秒钟,方向就是我刚刚离开的丽东化工厂附近。第一爆炸点离海边排污口只有几百米,十几秒之后,海边排污口出现明火。

  ●10点23分至24分

  我赶紧给公司输油处处长打电话报警。

  ●10点26分至27分

  我给110打电话报警。

  ■ 逝者

  再也不能擦拭他心爱的消防车

  程桂兰在与老同事唐洁(化名)的通话中嘟囔着:林林的电话很奇怪,一直打不通。

  林林是程桂兰唯一的儿子孙晓林,也是黄岛油库的企业专职消防司机。爆燃事故当日上午,程桂兰还不知道,她已永远失去了儿子。

  唐洁说,相关部门当晚将消息通知了孙家。

  39岁的孙晓林早年丧父。据孙母的两位老同事讲述,孙父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黄岛油库的司机,50岁因肝癌去世时,孙晓林只有18岁左右。

  孙母现年66岁,是黄岛油库通讯站的退休职工。孙晓林的姐姐今年41岁,嫁回老家青岛的胶州市。

  孙晓林一家、孙母以及孙晓林姐姐的孩子,一共五口人,住在黄岛油库家属区。

  在孙母老同事眼中,1.8米高、180斤重、有些黑的孙晓林,分外热心有礼貌。

  唐洁说,只要孙晓林看到她在街上买东西,就会停下摩托车,等着载她回家。

  黄岛油库家属区一位职工的丈夫不在青岛。该职工搬家时,孙晓林骑着一辆三轮车忙前忙后,被传为佳话。

  大约2008年,孙晓林到油库消防队做了司机。

  孙父的老同事雷军(化名)曾在黄岛油库消防队工作。他说,孙晓林每次执行完任务后,都会擦拭消防车,“他的车总是全队最干净的”。

  但孙晓林属于协议工,每月工资约2500元左右,没有正式职工享受的奖金等待遇。

  孙晓林去世后,“孙家没有了经济和心理上的顶梁柱”,雷军讲道。 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 搜寻

  遇难者压在几十吨重的石板下

  22日晚,爆炸发生当晚,青岛的黄岛地区开始降雨。严重受损的斋堂岛路,地下暗渠是集中的排污口,雨水开始汇集到此处。

  昨天早上9时许,水位已经超过青岛蓝天救援队可站立处的废墟,暗渠变成了一条小河。汇集的雨水与石油混合在一起,水面几乎无能见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救援队继续着他们的找寻、救援工作。


  青岛蓝天救援队的5名队员,是前日下午携带液压剪切设备,前往斋堂岛路的。当他们赶到时,发现有一遇难者的遗体还被压在水泥板下。

  救援队队员表示,斋堂岛路下方是排水暗渠。该队员分析,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将路面上水泥板震飞,再加上当时路面已被炸塌,路人未能躲闪开水泥板,被砸中后落至暗渠内。

  “水泥板约有几十吨重,靠人力无法抬起。”救援队队长李延照介绍,直到昨日上午,指挥部调来一辆350吨与200吨的起重机后,才将水泥板拉开。

  出于对死者尊重,队员用急救毯将尸体包裹,交由指挥部安置。

  在处理完第一具尸体后,蓝天救援队便参与到搜寻的工作中。“说是寻找,其实是打捞。”李延照说,当时雨水和石油混在一起,整条暗渠都是黑乎乎的,而尸体就浸泡在这黑水中。救援队在水中行走,手要不停地在水下打捞,碰到漂浮物便捞上来,检查是否为遇难者。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实习生 张宁
发表于 2013-11-2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泄漏到底泄漏多少?这个到底有没有控制措施的
管道泄漏和破损后的原油泄漏后压力下降多少就是危险值?
发表于 2013-11-2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起事故典型的责任事故!如果一家如此大的国有企业都没有做好预案,可想而知其他类型的企业就更没有真正做好施工预案了,泄漏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将危险考虑到位,导致悲惨事故发生!
发表于 2013-11-26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值强帖,帮你顶,^_^











竞彩258,选择平台买彩票记住竞彩258zuqiujingcai258.com
发表于 2013-11-2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端不负责任!!!
封路,警示,监测,一样也看不到
发表于 2013-11-2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应该先进行危险性分析,辨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然后再采取措施
发表于 2013-11-26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重于泰山
发表于 2013-11-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哥说得好,到达现场最先做的是:1、封路,拉警戒线划定区域,疏散人员 2、警示标志,如禁止火种等 3作业现场监测可燃气体浓度         以上3条工程抢险车上应该随时备有相关材料、器具
发表于 2013-11-26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人员使用手机。
发表于 2013-11-2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啊,那个领导离开了。
发表于 2013-11-27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小灭火器,红色的。
发表于 2013-11-2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照片上人员的表情和衣着来看,大部分未穿工作服等用品,仅有一人穿戴整齐。
2.大部分安全意识很差,或认识严重不足。
3.机械可能不是防爆机械,且抓斗与碎石或钢管的碰撞会产生火花,冬天人体、服装等也易产生静电。
4.警戒线范围内有6人,警戒区外2人;沟边2人比较专注沟内问题,表情凝重;3人在轻松的交谈(与工程有关吗?似乎无关),这些人该离开现场,至少应到警戒区外。
发表于 2013-11-2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油易挥发吗?闪点是多少?
发表于 2013-11-2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安息,悲剧不要再发生
发表于 2013-11-2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未根据泄漏情况设置警戒范围   2、现场未进行火源管制   3、遇到这样的情况,挖机清理大概范围,人工进行具体清理   4、现场布置灭火器就是摆设,丁点的火不是谁都可以靠近的,这样的情况就是杜绝火星,不要想着灭火   5、现场检测是最重要的环节,可实际情况,大家看下,如果做好了现场可燃气体的检测,实施了人工清理,那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发表于 2013-11-30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理论上说,原油是不应该爆炸的。其中还有许多技术细节不得而知
发表于 2013-12-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管线是输送什么介质的?原油?轻油or重油?
发表于 2013-12-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企业的管线问题,都很头疼。
所有的人员都知道管线要进行安全防护,但真该做的时候,都不想花钱了,出了事才想。
发表于 2013-1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土作业许可证不应该是安全人员签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16:03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