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73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1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谈谈团队建设和管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工程师,团队建设和管理那是领导的事,其实我们应该提前给自己做准备,是的,你现在只是团队中很基层的一分子,没有团队建设和管理的职责,可事情总是发展变化的,也许不久后的一天,你就将承担起这份职责。先给自己做点知识储备。当然,到了那一天会有相关的培训跟进的,但在平常的每一天,你其实可以多观察你们团队中这方面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哪些是好的,哪些其实还有待改进。想想你要是主管经理,你会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激情,你会如何提高团队对工作效率和整体战斗力。
有时我常想,要是我的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专家,几乎是调集了公司最优秀的资源,组建这样一支理想型的团队。那我们的团队是不是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锐之师了呢,我想未必,他们可能很难管理,各方意见很难协调,容易在意见相左时发挥不了最佳状态。那么,这样的优势资源不能发挥出最大战斗力。更何况这样的理想型团队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团队中的成员有经验丰富的,也有刚入职场的新人。有做事拖拖拉拉,执行力很差的,有专业技能很强,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假如你负责某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先要明确设计任务,设计周期,列出一张矩阵表,其中包括预估的工作量和成本,这将决定的的团队需要几个人,团队的工作期为多长。不要指望你的团队成员全是这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头的老手,其实团队里更需要新人。再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管理者有带教新人的职责。有一点很重要,你要基本明确你的团队成员最擅长的领域,还有他们的性格特点,那样你才能在做任务调配的时候心里有数。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擅长的事就不要他们插手,有时任务交叉能很快使团队成员快速成长起来。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是很重要的,有些设计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能减少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作的意识。事实上,每个人负责的一个子系统不是完全独立的,工作内容有交叉和重叠的部分。团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求,做工程师的,特别是做了有些年头的工程师,不容否认,有一点点清高(或傲气)。要是我们在做相关的工作安排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就以一种近乎是行政命令的态度去安排工作,那执行人会有情绪上的抵触。他可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会就此不提。要是我们在安排工作时,事先和团队成员有充分的意见交流,并询问是否有难度和其他要求。他就会有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有了这样的感觉去做事情,效果就会不一样。任务执行过程中,要有适度的状态跟踪,必要时要主动提供支援。让执行人觉得,你和他是在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些工程师有些好的方法或技术,不肯与人分享,甚至别人来请教时,也是一副我明知道,也不想和你讲的态度。担心别人学会了,对自己有威胁。这种想法其实很可笑也是很狭隘的。在团队管理中,这样的氛围不能有。我常教一个工作没几年的小弟一些很实用的工作方法,例如,有些人在开会时,常空手去,以为耳朵听了,心里记了就可以啦,殊不知,出了会议室,上会厕所,你的脑子就空啦,我就要求小弟带好专门的工作手册和笔去开会,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设计一个很简单的零件时,我总要和他一起分析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几次下来,他就不会为设计一个零件而设计一个零件了,他能讲出这样设计的意图,考虑问题也很全面了,我们的团队就有每月一次的交流会,交流自己的工作心得,也可以是其他方便的.这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某个人的经验变成了一个团队的经验, 某个人的教训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教训,能防止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
十,谈谈学习.很多大家提出了终生学习的概念,在当中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这种提法我认为尤为重要,汽车行业是传统产业,但同时他的技术每天多在革新,我们可能不是站在技术最前沿的人才,但我们也不能被落下很多.大家多有养家糊口的现实压力,如果没有硬实力,加之年龄上不占优势.有时在另寻发展那个机遇时,是很被动的.到底如何学习呢.我想从两个方面谈我的体会
1)工作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是低成本的,有现成的资源,不需时间成本,也没有经济成本.完整的完成一个项目,就是完成了一个学习周期.设计能力的学习,团队管理的学习,甚至是软件中操作技巧的学习.只要用心去做项目,用脑子去思考问题.你会随着项目一起成长和提高.我很喜欢向别人请教问题,别人也很乐意教我,这可能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有关.这个别人可以是你的老板,可以是你的供应商,也可以是你的客户.也可以是刚离开学校职场新人.不要觉得向比你资历浅很多方面不如你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很可耻的事,不要觉得别人会看不起你,要是不会,又不能虚心向别人请教,那只能理解为是一种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当别人向我请教问题时,我就很乐意向别人解释,还是尽我所能很认真地解释,同时,我为能帮到别人很高兴.这种赠人玫瑰,余香留手的事,何乐而不为呢.在和供应商交流相关的技术细节时,他们可能是那个领域的行家,有很多我们所不曾接触的案例,有很多我们可能忽略的技术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很重视,也很珍惜和供应商交流的机会,我把它看作我学习提高的机会.每次到供应商那里,我会带上相机和笔记本,在他们的车间里,会看到很多工装,检具和设备.我会问明白这样的设备适合做那样的工件,生产效率如何.这些对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工程师一定要有将问题彻底搞明白,尽量深入的意思.有些技术问题,不能差不多就行啦,差不多是差多少,有影响的话,是哪些影响,影响程度的风险有没有评估,有没有试验验证.在落实这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还有一种学习就是自学,你可以学习你感兴趣,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而不是拘泥于业务以内的东西,我认识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他也是从业于汽车行业,他有一绝活,就是一张白纸,一支笔,就能在几分钟内把他想到的机械结构以轴测图的形式表达出来,线条的关系很明确,这在前期的方案讨论中很重要,一批人在会议室里讨论方案(头脑风暴),你只要能讲出你的结构思路,他就能在纸上表达出来,很神奇,我出差很喜欢带他去,在同客户交流时,根据客户的描述,我们当场就能拿出粗略的备选方案,客户直夸我们公司人才济济。原来他爱好素描,读书时有些基础,工作后花了不少时间来自学素描的理论。这样的个人爱好就巧妙的和工作联系上。在你的业余时间也不会觉得很无聊。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需要过程的,刚开始时,你可能很不适应,觉得没时间,上班很累,回家吃了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要半小时就睡着了。让自己融入到自学的乐趣中,前面的那些问题多不是问题啦。我就在坚持学习一种编程语言,并能编制一些小程序,解决我工作中的一些设计问题。当然自学是有方法的,因人而异,需要自己慢慢摸索体会。
一定要记得,继续学习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你能不能获得高薪,能不能成为行业里有一定价值的人才就看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十一,谈谈管理好你的嘴巴,嘴巴在职场上是交流的利器,在有利的时机,和适合的受众,讲正确的话.那你的嘴能帮你树立自己的形象,能让别人认识你了解你,可有时嘴也是双刃剑,他也能伤到自己,在错误的场合和错误的受众讲了不合适的话,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原来对你还不算太坏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你的发展.人后说人绝不是君子之举.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当心自己的嘴巴失控:
1,和要好同事聚餐,几杯小酒下肚后.就开始对公司的人,对公司的事发表你自己认为很正确的观点。
2,在审核你的设计时,有人可以挑刺(有专业的意见也有个人的情绪在内)
3,你去审核别人的方案或计划时,不要因为一些过去的事,带着情绪去评价别人的劳动成果
4,大家在聊天时,有几个人在讲某某的不是时,你加入其中也大加评论。
5,公司推行一项新的制度,你不适应,就在办公室大加分析评论,以期引起其他人的共鸣。或是参与其中。
6,很对企业,特别是外企和合资企业,不要试图去打听别人的工资,那是很不明智的,也是职场大忌。
7,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不要去讨论别人的情感私生活。那不是你应该关注的地方。你和他(她)只是密切的工作关系,在没有更为密切的私人关系之前,这样的举动很是无聊。
我们常见这种人,在方案评审和设计审核时,不提任何建议,只是人来参加一下,可事后样件验证,设计有问题时,就大言不惭的讲,这我早知道。应该如何,应该如何。这样的人常被鄙视。我们要在该讲话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这样的工作会议上,将哪些话,如何讲,也是很有学问的:
1, 不要试图表现自己,不停的抢话题谈自己的看法。
2, 尽量不要第一个发言,听了别人的发言后,在发言不迟
3, 快递的在你的草稿纸上列出你的发言的要点。
4, 尽量避免和别人观点的雷同或是简单的重复
5, 你的观点要是准确率不高,或没有把握,那就不要提你的这个观点,有可能你的观点一提出,别人深入的问你几个问题,就把你问得无言以对。
6, 要是有充分的发言准备,最好能准备好如何回答别人的提问。
7, 讲话时不要想到哪讲到哪,记住很清晰的条例,能使别人明白你到底要讲什么,要一二三很清晰的思路。
8, 假如你是组织开会的主管设计师,与会的有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采购,质检,制造等等)你要记得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问题讨论到,要不下次开会他们未必回来。
9, 当有人问你的相关涉及参数时,不要讲大概,左右,差不多之类的语言,那不是工程师应该该有的严谨语言。你要是不知道,就查清楚了再说。
十二,谈谈如何开会,开会作为一种正式沟通的渠道,我们通过会议解决问题,安排工作,制定计划和决策,是推动项目最终达成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现实中看到,大量的项目经理,工程师,由于各种原因:或有点官僚主义,或是缺乏基本的管理沟通技巧,又或者专业气质太重,……很多会议,都是低效,甚至可以说无效的, 会议的结果往往不是解决了问题,安排了工作,而是什么结果都没有?甚至产生了争端和矛盾!
在我以前的公司经理X某用了几天的时间联络、确认,一再延期,终于组织召开了“项目方案评审会”,由于是该类型项目中最重要的会议,全体项目成员,包括公司的内部专家和外协专家总共30多人参加了这个会议(首先,就目的而言,这个会议规模是有问题的)。会议首先由PM将项目小组初步形成意见进行了讲解,过程中,就不断被那些个专家打断,打断之后PM作完解释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专家知识不太清楚项目有关背景(会议能不能有绩效,最重要的就是会前准备,让参会人员对背景、方案等所知甚少的时候,首先就会出现这个问题,更重要的,当双方各自摆明立场之后,你PM是坚持自己的,还是听他们的?)好不容易介绍、解释完了方案,开始讨论!众多专家就开始提出众多问题,由于都是些个“专家”所以就必须要发言,而且要精彩,而且要让PM有所收获,于是,方案在这样的“攻击”之下变得一无是处,大家甚至对PM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演讲组织能力,乃至语文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呵呵!这是什么会议?这就是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会议实景)然后,PM或对某些想法进行深入阐释,或对错别字的问题表示道歉,或与个别专家就一个要点进行辩论,最后恼羞成怒开始对所有的意见都从心里进行抵制而却依然笑着应答!专家们终于占了上风(专家总是占上风的),快要散会的时候,发现已经是4个小时之后了——而原来的计划只是2个小时开这个会议!大家迅速散去,各忙各的!此时,项目组成员问PM,主创意到底如何订?如果是一个怯懦的PM会说——按照X总说的办吧!如果是一个有些专业精神的PM会说——原方案不变,这是什么会?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会议天然就有公司政治色彩,但是,决不要将这样的想法放在具体解决问题的战术性的、技术型的会议上!而我们很多技术公司,不能摆脱这个束缚,认为会议就是要强化权力,要打击对手,要怎么样怎么样!项目过程中的种种会议,是要解决具体问题,这里不能有所谓权威,只能有专业的激辨,越是这样越是精彩而且能够有成果!但国内公司所有会议的政治气氛太浓,一直蔓延到了项目的会议之中!
我们干过这样一个事情,与客户方7、8个人一起,从9点钟开会讨论一个问题,最后到了12点钟还没有任何结果,而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领导的尼尼喃喃不能决策,或左或右,又觉得不动最好!搞得所有人不知如何应付,疲惫不已!终于轮到我们发言,我们拿着计算机,边说边算,这里在座的日工资3000元,用了半天,就是1500元,没有任何结果就是净亏损,按照公司毛利就是需要实现1.5万的订单才能挽回上午这个会议的损失。当然,这里没有计算机会成本,因为在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如果不参加这个会议还可以在其它方面或获得收益或降低成本,尤其几个高级管理人员机会成本损失更是严重!我们付出了这样的代价,我们获得了什么结果?什么结果都——没有!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领导参加的会议,大家都不太发言,等着定调子!没有领导的会议则争吵的利害!什么是好的会议,其实后者看起来好像有伤同事情谊,但这才是好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有两面,有人看到好的一面,有人看到坏的一面,看到坏的一面的人因为某些原因不说,这叫聪明还是叫不专业,在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的观点是,专业人之所以被称为专业,就是要有点坚持,要知道什么东西在自己所知识/能力/经验系统是好的,或是不好的——否则,你也就没有必要参与这个会议——更重要的是,敢于表达!因此,我们认为项目过程中的会议,尤其是重要的会议,有争吵的会议是好的,一团和气的会议简直就不用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