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51|回复: 6

长时间被小剂量射线照射回有什么反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1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工作地点附近有射线探伤作业,请问有没有关于阿尔法射线和X射线照射后人体会有什么反应,以及引起的职业病的症状,包括轻微和严重的,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em49]
发表于 2004-12-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        X射线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莹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用等特征。根据特性工业上用于探伤检测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情况:医学上用于特征:通过透视、摄片、照射等手段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客进行诊断及治疗工作。因此,X射线在工业及医学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体无大损害,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系统方面的病变。因此做好X射线的卫生防护工作是医务工作者至关重大的研究课题。本文就工业X射线探伤的卫生防护,医用X射线正确使用及防护以及X射线辐射可能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诊断进行了分述。目的是减少和避免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使其发挥更好效能。
                     
        X射线是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康·伦琴1885年发现的,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莹光作用、摄影作用及生物效应等特性。根据其穿透力强的特性,工业上用于探伤检测金属焊接质量及金属结构情况;医学上用于透视检查肉眼所看不到的人体内部器官,如心、肝、肾、肺等;根据摄影作用的特性,可使X线胶片感光、显影,用于X线的拍片检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上还通过X射线的生物效应对各种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但是,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多少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身无损害,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病变。 </P><> 1、工业X射线探伤的卫生防护
(1)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作业人员受到大剂量X剂线的外照射后,可能引起外照射放射病。特别是当机器发生故障,自动控制失灵,作业人员必须用手制动安全轮,使辐射源复位;操作室防护屏蔽厚度不够或有裂缝;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定未能有效利用防护设备;在上述情况下极易使作业人员患放射病。 </P><> (2)卫生防护措施
      ①在工作中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使用量,降低辐射剂量。
           ②要求准备充分,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减少辐射剂量。
           ③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放射源。使用机械手、遥控装置或自动化操作设备等,均有益于X射线的防护。
                     
           ④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以达到减弱射线的目的。X射线穿透物体时,其强度会因物体的相互作用而减弱,并遵循下列规律:A=AOeλτ这就是用屏蔽设施防护X射线的依据。 </P><>           ⑤主要防护措施:
   探伤室应设在孤立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底层一角,内设工作间、操纵间、射线探伤机间及显影间等。
                     
   工作间的防护墙应有足够的厚度,防护层应根据最大的辐射量进行计算。工作间一般不设窗,如果需要设窗,要离地面2-2.5m,工作间的门应设自动联销装置,以防止无关人员误入其中而受到辐射,并有机械通风以排放臭氧。 </P><>   操纵间与工作间的墙壁和观察窗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以降低对作业人员的辐射剂量。
   室外探伤作业,要遵守卫生防护的原则,划出警戒范围,设立安全信号和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照射区域。
   严格上岗前的体验制度,凡有不适症者,一律不允许进入探伤作业岗位。
   严格岗位培训,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探伤作业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透照期间作业者应远离辐射源,在操纵间内操作。透照射时,当辐射源未复位到主防护壳内时,作业人员不得接近辐射源。当自动控制失灵需用手制动时,应尽量采用移动防护屏障进行防护。 </P><>                     
    作业人员要配用剂量仪,辐射场应定期进行监测,射线探伤机应定期检查维修。定期对探伤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如有不适症者立即调离,对已有损伤者要进行必要的治疗。 </P><>2、X射线辐射可能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诊断
                     
  (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昏、头痛、耳鸣、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多汗、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牙龈易出血,但无明显皮肤出血点及淤斑;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P><>    (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手部最不宜暴露于直接辐射下,长期低剂量辐射又不注意防护可引起皮肤损害。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放射性皮肤损害亦为放射性损伤的一种器官损伤。因此,在对射线作业人员定期体检中,也应注意皮肤检查,发现可疑征象及时处理。 </P><>    (3)造血系统是对放射最敏感的器官,外周血改变是接触放射线后最常见的改变,且早期骨髓变化,是早期发现最客观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通过动态观察的自身对照更是放射工作者健康的监护手段,至于白细胞态改变因既非特异且目前国内尚缺乏大量正常值资料,不能作为慢性放射性损伤的主要诊断依据。 </P><>    (4)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既是直接观察外界因素对人类细胞染色体影响的最适宜的方法,又是作为辐射危害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在对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的放射工作者进行定期医学观察时,染色体畸变往往比临床或者其它检查指标的改变较早出现。染色单体畸变的出现只能作为慢性小剂量辐射效应的参考,不作评价指标,但染色体畸变分析对个体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的诊断具有综合评价实际意义,是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P>[em07]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22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4-12-23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2-23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好专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5-18 04:33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