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8|回复: 1

一写20多年 擦鞋匠成了“街头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写20多年 擦鞋匠成了街头诗人
  “狂风舞龙白紫飞,巴山群峰玉凌围。枝头画眉报春晓,杜鹃花红艳芳芬。”这是一首赞美万源的诗,然而,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它竟出自一位擦皮鞋的老人之手。这位老人就是万源有名的“街头诗人”--赵治楚。
  《唐诗三百首》当作启蒙“教材”
  万源市碳梁子巷,一位老人坐在自己的皮鞋摊边正往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与旁边热闹的街市相比,他的摊子显得非常安静。这位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人就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赵治楚。
  赵治楚是广安人,今年62岁。1977年,赵治楚随父亲来到万源,几年后干起了擦鞋生意,这一干就是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赵治楚一直热爱学习。一天,一个顾客将一本《唐诗三百首》落在了鞋摊上。就是这本书,把赵治楚带进了诗的海洋。
  慢慢地,《唐诗三百首》的古诗赵治楚都读熟了,甚至会背了,但他并不满足,开始自己写诗。一天,赵治楚在街头写诗时被一位老先生看见了,这位老先生说,“你这样写根本不行,你还不懂写诗的窍门。”在这位老人的指引下,赵治楚读了许多诗作,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从绝律到散文、朦胧诗,甚至是民歌,他都仔细研读,从中学习诗歌的创作。
  打工生活成为创作灵感
  1991年,赵治楚来到深圳打工。这期间,赵治楚深切感受到了打工的艰辛,这激发了他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并写下了他认为自己写得最好的诗歌《打工记》:(目前这首诗歌已经被“高宁工作室”网站老总以300万元收藏)那个夏天,城市摩登起来/先是自行车,然后是摩托,然后是机动车,轻便车,小轿车,喇叭摁--摁/我挎着旅行包穿过人行街道/路口,一只邋遢狗啃着一片奶油面包/周围的人们都开始驻足……直到现在,过路口时/我都忍不住回想到过去的时光。
  赵治楚一边打工挣钱,一边不忘写诗来抒发内心感受,部分诗歌还在报刊上发表,工友都称呼他为“汗水诗人”。
  1994年,赵治楚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万源,又干起了老行当--擦皮鞋。虽然此时已快50岁了,可他创作的热情依然不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如今的赵治楚一边经营着他的摊子一边写着诗歌。每天晚上,他会把白天的创作工工整整地誊在他的诗歌集上。就这样,长年累月的积累,几十本诗稿堆在了他的床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什么事都不再困难。”赵治楚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他的诗歌就会不断进步。而令赵治楚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这里最近开了家宾馆,老板专门找他为宾馆写了一首诗,并贴在了大门口,大家在网上也可以看到,就在高宁工作室首页。
发表于 2007-11-2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志者事竟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5 00:33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