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ztyqjsc

冶金事故案例接龙(接上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的贴子发了这么久,都没有评分记录,这个活动还搞不搞?

为什么我的贴子发了这么久,都没有评分记录,这个活动还搞不搞?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动还搞啊,尽量附上图片
发表于 2009-9-26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接收3#吊车主卷钢绳断的险肇事故通报

关于接收3#吊车主卷钢绳断的险肇事故通报

一、事故经过
    2008年7月18日中班16时40分,运转车间丁班接收3#吊车司机黄XX(男,31岁,天车工,本工种工龄13年)按炼钢车间地面指车人员倪XX手势从2#电加热1#罐车上挂G61#重罐到RH真空处理钢包罐车上。吊车吊运重罐到达RH真空处理罐车上方对准位后,开始落主卷,当钢包底座距罐座约0.5米时,突然发生主卷西北面钢绳断的重大险肇事故。
二、事故原因
1、吊车主卷动滑轮内掉进异物(吊车卷扬重砣极限钢绳和绳卡)将钢绳卡住,造成钢绳卡断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运转车间对坠入主卷下滑轮内的极限钢绳没有及时检查、清理,为此给设备安全运行埋下重大隐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司机接班试车和作业过程中没能及时发现主卷(钢绳、滑轮)在转动过程中的异常,检查确认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4、运转车间日常安全教育、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心差,四项确认制落实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
三、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职工对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作业过程中异常情况检查确认,以及指挂吊作业安全站位、安全指吊的责任意识,提高异常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吊运作业安全。
2、加强吊车TPM管理,抓好机车日常维护工作,要求更换吊车卷扬重砣极限钢绳时,必须将换下物件整理齐全并集中处置,如有缺失,必须查明情况,及时清理机车检修维护的遗弃物,防止异物进入滑轮。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0月30日20时15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重钢股份公司热能厂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泄漏时间75分钟,泄漏量约为10980立方米。事故导致7人轻微煤气中毒,16人有煤气吸入反应,有序疏散周边居民和企业内部人员900余人(已返回)。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段内,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10万立方米煤气柜高炉煤气管网一次压力元件检测点旁区域实施焊接作业,使用的焊接设备为50KVA大功率的焊接设备,其地线直接搭在高炉煤气管网A31钢支架上,距用于燃烧放散和紧急放散控制的一次压力检测元件安装点不足20米,且压力检测元件未与煤气管道进行绝缘隔离,造成焊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检测元件信号源内,导致一次检测信号值失真,加之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并且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产生了瞬间大于14mA(对应10KPa压力值)的干扰电流误信号,致使紧急放散控制系统误动作,打开了紧急气动快开阀。

    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处置不当,生产运行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应急操作不及时,致使事故处置滞后,造成煤气泄漏长达75分钟。二是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三是热能厂操作人员对紧急煤气放散快开阀上下限设定值参数未纳入生产点检制度进行检查、记录,导致紧急气动快开阀关闭参数被变动后未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四是重钢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20世纪80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直接将煤气排放进入大气,存在缺陷。五是重钢集团公司对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安全系统存在的隐患失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

    为深刻吸取"10.30"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要求: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17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6〕262号)的要求,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个人,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各冶金企业要狠抓安全生产的防范工作,完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生产问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加强对煤气管网、煤气罐区、制氧厂等重大危险源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监控和治理,特别要注意安全距离不够的问题,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三、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冶金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煤气防护站的关键岗位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增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四、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调查处理完毕的事故,各冶金企业要及时向职工公布事故原因、人员处理等情况,使责任人员及职工受到教育。对于未遂事故,企业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分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情况,深入现场,严格执法,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9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有68个案例 大部分没有措施 能行不 大家交流学习呗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包上传吧,大家相互学习
发表于 2009-10-1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坯引锭链下滑险肇事件处理意见

这是我厂国庆后发生的险肇事件.先说一段闲话:我们厂对于险肇事件是按事故处理的.我觉得各位同仁如果把自己工厂的真实事件发过来更有借鉴意义.因为我们是要从别人的事故(险肇事件)中吸取教训,并不一定要什么惨烈的事故才有借鉴意义,


一、事故经过:
102日早班模拟试机时无拉速,在引锭链还在扇形段情况下,将铸机模式转为准备送引锭模式,使123段驱动辊抬起,造成引锭链下滑,窜至二切小车处才停住,险些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以及设备损坏事故。
二、事故原因:
操作工对设备性能以及铸机模式认识不够,引锭链还在扇形段情况下将铸机模式转为准备送引锭模式,造成123段驱动辊抬起造成引锭链下滑,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措施:
1、停机状态火切操作工必须监护火切机压块处于抬起状态。
2、引锭链在扇形段内时,严禁在辊道上更换割嘴以及维护设备,并通知所有(维修人员和其他人员)撤离。
3、任何情况下引锭链处于扇形段中必须提前通知台下班组所有人员以及维修工。
4、台下班在接到引锭链在扇形段中信息后指派专人负责监护,严禁人员从辊道中跨越。
5、在程序未优化前引锭链处于扇形段中严禁将铸机模式转为尾坯模式、准备送引锭模式。
6、要求现场操作人员或维修人员如需要进入输送辊道或驱动机架内工作,应先告知主控室,经同意后方能作业。
7、为阻止人员从辊道边跨越,台下辊道护栏和安全警示牌在一星期内完善。
8、组织作业指导书修改并以此事故为案例,组织员工学习,提高认识。
四、处理意见:
鉴于目前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的认识程度不足以及设备程序还未完全调试完。考核XXX100元,机长XX管理责任考核200元。车间负管理责任,考核主任XXX500元,副主任XXX480元。
                           X炼钢厂安环科

2009/10/3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4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40 不错,身边的小案例更能启发我们的工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2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个关于吊车主卷钢绳断事故通报

23楼的事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该事故,管理不到位,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一、事故经过
    2009年9月29日9时55分,运转车间1#方坯2#200T吊车司机杨XX按照炼钢车间指车工潘XX的指吊信号,从1#转盘挂G37#钢水罐(总重191.89T,钢水净重135T)到LF炉2#钢包车上,当钢水罐落入钢包车内、距离罐座约5公分时,主卷西南面一根钢绳突然断开,钢水罐瞬间加速落入到钢包车座子上,幸好未洒钢。
二、事故原因
1、该吊车主卷钢绳于2008年3月3日更换,钢绳使用时间18个多月,已超过12个月的核定周期,钢绳超期使用疲劳加剧,重罐下落时钢绳颤动较大造成钢绳疲劳崩断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该吊车主卷钢绳周期管理工作不到位,当钢绳超过使用周期时未对钢绳进行评估或更换就直接延长使用时间,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管理原因。
3、运转车间对该吊车主卷钢绳超期使用的信息传递、跟踪不到位,致使事故隐患未得到及时解决,是事故发生的重要管理原因。
三、防范措施
1、设备科牵头对全厂以26台大吊车为重点的吊车主卷系统隐患进行检查清理,对超过使用周期的钢绳要进行评估或更换,并形成书面记录。
2、设备科牵头对全厂设备的使用周期管理进行规范,不能随意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周期的变更要进行试验,要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审批权限进行明确,制订文件下发到相关单位执行。
3、设备科专业点检和运转车间岗位点检工作要细,要尽职尽责,发现隐患及时汇报,联系(安排)处理,防止隐患扩大酿成事故。
4、各车间(钢协)加强对职工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增强职工指挂吊作业安全站位、安全撤离的意识和能力。
5、各单位加强对信息传递制度的学习和落实,对涉及人身安全的隐患信息要一追到底。
6、各单位要加强对吊车主卷钢绳断等事故应急管理预案的学习,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4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4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4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割作业烧伤

一、事故经过
2009年10月12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炼钢厂连铸车间维修组班长员工甲在钢包修砌区域进行切割作业时,由于割具回火氧气管从中间部位崩开,将员工甲的衣裤引燃,于是他用双手扑救,导致员工甲双手、双腿内侧不同度烧伤。事发后厂方将员工甲及时送往医院并诊断为:双手、双下肢19%,3度烧伤。
二、事故分析
1、员工甲在气割过程中枪嘴与铁板间距太小,钢花溅碴堵住枪嘴造成回火引燃衣裤,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员工甲在使用气割前,没有对割具和氧气管进行认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确认,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经安全部召开事故调查分析会,认定为这是一起轻伤事故。
四、事故整改
1、炼钢厂要进一步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2、炼钢厂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查找岗位隐患,强化职工的危险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炼钢厂对所有割具和焊把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割具、焊把安全有效。
五、事故教育
1、此事故反映出员工甲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血的教训令人深刻反省,因此认真查找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工操作技能,是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的事故发生唯一途径。
2、各单位要以此为鉴,做好本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和循规蹈矩的执行力度,查找本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提高危险辨识能力,避免预防重复事故的发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1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故经过: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二)早8时50分中央变电所警铃奏响,随之厂内高压开关柜全部掉闸,经检查发现中变直流屏蓄电池已亏电,当时电压179V,直流屏图纸当时也找不到,经询问把直流屏运行开关打到备用暂时恢复生产,经检查6KV站用变B相熔断器熔断,造成蓄电池充电中断,直至直流屏蓄电池亏电,造成厂内高压开关全部掉闸。10时50分中凯所长及检修人员到中央变电所后,熔断器已修复安装完毕,中央变电所欲恢复到正常运行方式,怕开关打到备用是直接用蓄电池的电,经协商同意恢复到正常运行方式,11时由于当时没有找到直流屏图纸,没有弄清控制原理的情况下按正常操作,造成二次高压开关全部掉闸,后又把开关打到备用,直到12时20分左右才找到直流屏图纸。
原因分析:
1、中央变电所管理工作不到位,巡回检查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是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中央变电所值班操作人员对直流屏控制、原理、构造和操作步骤不熟悉,这说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未能满足现场工作的要求。
3、 操作人员没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对设备的结构、原理和应急操作步骤不熟悉, 现场培训工作滞后生产技术的发展。
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及分析,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如下措施进行整改: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加强设备、资料、运行管理力度,加强运行人员安全思想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工作制度化,全面、系统地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是防止事故的重要措施。
    2、要对值班、操作人员经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值班、操作人员懂原理、懂结构、懂使用方法;会操作、会维护、会修理、会排除故障;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定置管理,开展5S活动,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3、 对事故单位中央变电所当班进行经济考核。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16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冶金机械行业事故案例汇编(共14个)

本汇编属于 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2009年冶金机械行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节选,主要是针对全国今年钢铁冶金、机械行业14起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有操作、检修、故障处理、外协作业等方面因管理不善、监督不力、违章作业、措施不落实、安全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人身安全事故,很有借鉴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5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2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积分,只能路过看看,学习下。
发表于 2009-11-2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认真看了一遍,大有收获呀。谢谢各位分享珍贵资料。
发表于 2009-12-2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再踊跃点,共享范围扩大点
发表于 2010-1-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同时违章 左臂被挤折断

两人同时违章  左臂被挤折断
一、事故经过
2009年12月28日18:40左右,某钢铁公司炼铁厂3#高炉炉前白班班长薛某在装炮泥时将左手伸入炮管内装泥,史某在操作室操作泥炮,因装泥过程中需要利用泥炮内打泥柄推动几次炮泥才能装满,当时蒸汽较大史绍波发现有人挥手就启动了泥炮打泥柄,在启动泥柄后瞬间听见一声惨叫便立即退回泥柄,跑到泥炮前发现薛爱峰左臂被泥柄挤伤,后及时送医院进行抢救,经入院诊断为左前臂粉碎性骨折,随即手术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事故调查组分析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责任事故。
1、泥炮工安全规程第四条规定“严禁用手往泥炮里装泥”,泥炮岗位旁边有“严禁用手往泥炮里装泥”警示牌。泥炮工薛某在装泥时,急于下班、贪图省事、心存侥幸,舍弃常用的木棍不用,而是将手伸入泥炮中装泥,属违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泥炮工安全规程第三条规定“开启泥炮和退出泥炮时先鸣铃,并注意周围是否有人,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史某在看到误认为是启动泥炮的信号时,未提前鸣铃,也未确认泥炮周围是否有人,就盲目启动泥炮。是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应对此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3、炼铁厂三炼车间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制度落实不彻底,日常安全教育没有到位,习惯性违章行为没有得到纠正,操作规程落实不力,违章蛮干无人制止是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导尺放置不稳 砸断殷某右腿

一、事故经过:
2009年3月4日9时42分某钢铁公司轧钢厂机修车间作业区卷取维修组长程某安排殷某、张某补焊一线卷取机前导尺。补焊前需用起重机将导尺吊起放在自制的专用支架上。张某在南端挂绳,殷某在北端挂绳。挂好绳后,殷某指挥起钩。起到半米高时,殷某往西推导尺并往西跨右腿。此时,与该导尺并排放置的另一导尺倾倒,将殷某右小腿压住。张某用撬棍撬导尺,将殷某救出。并与其他员工将殷某送往医院。经检查殷某右小腿骨折。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1、与该导尺并排放置的另一导尺不稳定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员工殷某、张某对现场存在的隐患没有发现和处理,就开始挂吊。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管理松懈、检查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4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4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事故过程
2009114上午735分左右,球团厂带烧车间小矿槽岗位工杨某(男,37岁,)在清扫小矿槽1#梭车西侧机尾护栏中段下方卫生时,由于空间狭小,便俯身蹲下,左手触摸在梭车运行轨道上,不慎被正在运行的梭车车轮轧伤,事发后球团厂立即将杨某送往医院就医,经诊断为左手外伤:1、左第234指挫伤;2、左小指中节离断伤。
二、事故分析
1、杨某在下蹲清扫卫生时,左手摸在运行梭车的轨道上,未能对作业环境危险因素进行认真辨识,疏忽大意,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带烧车间未能对此处危害因素进行有效危险辨识,在梭车轨道护栏处未加装防护网和安全警示标识,在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
3、球团厂对岗位员工日常安全教育不扎实,员工综合安全素质不提高。
三、事故整改
1、要求球团厂在梭车两侧护栏上加装防护网,并悬挂相关警示标识。
2、要求球团厂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其它岗位是否存在类似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和落实。
3、要求球团厂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安全培训教育,使员工自觉提高防范能力,安全确认能力,强化、细化基础管理工作。
四、事故教育
1、通过此事故,反映近期生产安全事故苗头有所抬头,实践证明:“松则散、纵则患、基础管理是关键”,各单位一定把安全工作重心前移到各班组上来,狠抓班组长、作业长、车间主任的管理,发挥各级基层领导及安全员的管理作用,把公司的安全形势、管理要求,传递到每一名员工,只有严格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狠抓制度的落实,安全生产才能稳定发展。
2球团厂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差,思想麻痹大意,危险辩识能力不够要求球团厂结合本次事故,利用安全专题会议、班前班后会等形式,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使用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3、要求公司各单位将此次事故做为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教育,让广大员工知道、明白工作中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安全这根弦必须要时刻绷紧,否则事故会时刻发生的,吸取血的教训。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4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4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8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钢丝绳断裂,钢渣四溅,烫死一人

钢丝绳断裂,钢渣四溅,烫死一人
2003年10月11日9时45分,大连A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炼钢厂2号电炉,吊运钢渣斗的钢丝绳断裂,渣斗翻倒,将一名作业人员烫伤致死。
    二、故详细经过
    2003年10月11日早晨,大连A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一车间2号电炉丁班在进行炼钢作业。上午9点40分,负责吊渣斗的电炉工陈*要来车间正在运行的2号桥式起重机,把吊渣斗专用钢丝绳吊索具挂在2号吊车小钩头上,欲将丙班留在渣坑中装有热钢渣的渣斗子运走。
    9点45分左右,陈*在坑下将绳扣挂在渣斗子上端两个耳轴上,走到东端梯子处(渣坑为东西方向,渣斗距渣坑东墙9.6米),此时操作台车上东端电炉工侯*发现陈*站在渣坑东墙根不上来,便喊“老陈,快上来”,陈*没理睬,并挥动双手做着起吊手势。站在台车西端的王*,面向西侧,感觉陈*有时间上到坑上后,便指挥吊车慢慢将绳子抻紧。就在绳子抻紧、稍做水平移动时,吊渣斗子钢丝绳突然断裂,渣斗倾翻,液体钢渣沿着渣坑自西向东流淌,钢渣前沿距渣坑东墙0.8米。渣斗子倾翻后坑上人看到陈*的状态是:站在梯子第二凳上欲上攀。由于台车东端距渣坑东墙1.5米,形成通道,高温气流迅速抬升,陈*恰置于其间,致使呼吸系统吸入性损伤、窒息,同时衣裤被烤燃后烧伤,经大化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事故调查组的现场勘察取证,调阅相关材料,询问有关人员,认定此起起重伤害事故是由于吊索具有缺陷加之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安全管理不善等造成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直接原因
    1. 用于吊运钢渣斗子的钢丝绳(吊索具)有缺陷,事故发生前,所使用的钢丝绳(吊索具)在吊车钩头反复挤压下已有70%的钢丝受到创伤,并呈扁状,且已断丝严重;破损的钢丝绳承受不了渣斗重量,在起吊的瞬间突然断裂,致使渣斗子翻倒,上千度高温钢渣流淌出来,是造成此起死亡事故发生的直接主要原因。
    2.电炉工陈*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违反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133条“吊运渣斗子的钢丝绳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的规定,在没有对用于吊钢渣斗子的钢丝绳(吊索具)进行检查,将已断丝严重钢丝绳(吊索具)继续用作吊钢渣斗子用,造成吊车司机在刚开始起吊时,破损的钢丝绳承受不了渣斗重量而突然断裂,致使渣斗子翻倒,上千度高温钢渣流淌出来。同时,违反钢铁公司《起重作业安全操作管理暂行规定》第6条“坑下司索作业,人上坑后方可指挥吊车作业”的规定,在下到渣坑挂钢丝绳后没有按规定回到地面。也是造成此起死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对用于吊钢渣斗子的钢丝绳(吊索具)管理有漏洞,对长期用于吊运钢渣斗子的吊索具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对吊索具管理不严,缺乏对吊索具日常保养、检查、更换的详细规定;长期违反起重作业有关安全规定,使用单根钢丝绳吊运钢渣斗子,造成钢丝绳在钩头处受挤压,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破损严重,致使在使用前因检查不够而导致钢丝绳发生断裂,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长期用于吊钢渣斗子的钢丝绳(吊索具)工艺设计上有缺陷,使钢丝绳扣在开始使用时,操作者可以站在地面上将吊索具套在渣斗耳轴上,当使用一定时间后,绳扣在重力作用下,扣口距离变窄且小于耳轴直径,操作者就得下到坑下冒着随时被一千多度高温钢渣烫伤的危险用双手掰开绳扣将其套在渣斗耳轴上,才能完成吊装作业,致使挂钩作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也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对炼钢作业的安全管理有漏洞。对从事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指挥吊车作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对炼钢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致使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得不到及时纠正,是造成此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十三、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1.钢铁公司必须从此起事故中汲取深刻教训,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吊索具纳入生产设备的管理,明确吊索具从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保养等各环节的责任。同时安全环保处必须加大对吊索具安全使用监督检查的力度,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大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以起重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重点讲解起重规程和吊索具使用规定。由炼钢厂每季度一次培训考试,增加到每月车间再进行一次安全培训考试。安全培训不参加者、安全考试不合格者,停工待岗。待岗期间停发工资,由所在车间培训,直到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事故责任者处理意见
    根据《安全生产法》、《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市安监局根据事故调查组的建议,对在此起起重伤害事故中负有责任的相关责任人作出了行政处分和经济罚款。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4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4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4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第一钢铁厂化铁炉铁水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上海第一钢铁厂,第二转炉车间2号化铁炉出铁坑,铁水发生爆炸造成伤亡34人,其中死亡职工5人,伤29人。
2号化铁炉是在11月30日2时45分开炉的,由于耐火砖质量不好,12月3日1时至9时,发现出铁槽旁的钢板被烧穿而漏铁水,当即进行抢修,堵塞好后于4日10时又发现前炉出铁槽旁漏铁水,又进行了抢修,井用镁砂白泥来堵塞住,但有少量铁水已漏入出铁坑内,就浇了一些水使铁水凝结,并用行车将凝结的铁水块运走后,出铁坑内稍有潮湿、则又继续进行生产,直至4日下午5时15分左右,再次发现前炉出铁槽旁漏铁水,当时虽然进行抢救但无效。为了挽救铁水,就由出铁工陈其凿通出铁眼,拟将铁水放入盛铁桶内,但是出铁眼铁水流出很少,相反的在出铁槽与前炉连接处的两旁钢板烧穿处铁水大量流出,淌到出铁坑内,此时已无法抢救,一炉约12吨的铁水全部流入出铁坑,将放在出铁坑内的盛铁桶周围围住。为了使盛铁桶不被熔坏,陈某指挥行车吊运盛铁桶。4日下午5时25分,正值交班,人员较多,当1号行车将2号化铁炉出铁坑中的盛铁桶吊起时,出铁坑中的铁水突然猛烈地爆炸,铁水向东南面空中成扇形四处飞溅,受害范围高约20米,远约40米,将2号化铁炉对面的炉忖工段,1号行车及其附近行车安全过道上等人员的服装引燃,当时附近工段的人员奋力前往炉村工段抢救,车间内一时烟尘迷漫,没有发现行车道上的烧伤人员,等发现了爬上行车过道上抢救时陈某、王某等人身上的衣服已全部烧尽,浑身烧焦,体无完肤,奄奄一息。经车间保健医注射强心针后,送到医院急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2号化铁炉出铁坑内潮湿是造成这次铁水爆炸的主要原因。当初搞新转炉厂房和设备设计时,曾提出对出铁坑用钢板沉箱,以防地下水浸入,设计单位没有接受。因此只用钢筋水泥浇好,在坑浇好后有漏水,虽然过去数次用防水装修补,还是有渗水现象,再加上生产后,出铁坑底部水泥不断遭到从盛铁桶内溢出的渣液铁水的烧损,化铁炉打炉时有部分渣液倒在出铁坑内,使水泥损坏,逐渐失去了防水的作用,地下水渗入,这是造成出铁坑内经常处于潮湿的基本原因。
2.操作工人为了将流进出铁坑的铁水及时用行车运走,曾浇过少量的水,以使铁水迅速凝固,这就不可避免有水渗入坑底,也是造成爆炸的因素之一。
3.2号化铁炉前炉钢板烧穿,铁水漏入出铁坑内,是造成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

[ 本帖最后由 cztyqjsc 于 2010-3-5 19: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4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忽视水垢 锅炉爆炸
事故经过
  某日上午10时,江苏省扬州市某浴室,当班的司炉工正在锅炉房正常操作,锅炉余热水箱突然爆炸。爆炸产生的气浪将司炉工掀翻至锅炉房门外5米处,导致司炉工重伤。
  原因分析
  1.余热水箱内结垢严重,水垢厚约4毫米,出水口被水垢堵死。出水口被堵死后,余热水箱内水循环被破坏,水箱内的热水迅速汽化,体积急剧膨胀,压力迅速升高,造成爆炸。
  2.余热水箱是非承压的锅炉附属设备,而该浴室私自给余热水箱的出水管加装了分路,并在各分路管线上都安装了阀门。这样,余热水箱出水管路的阻力增加,加快了水垢的结生速度。同时,阀门不合理关闭,极易造成余热水箱内压力升高。
  3.该浴室临时雇用一名无证人员进行司炉操作。
  预防措施
  一、对余热水箱的结构进行改造。将余热水箱的出水管改为直径不小于40毫米、距余热水箱上管板高度不超过500毫米、长度3米到5米的管道,不得安装分路管线和各种阀门。如需将热水送往浴池或其他更高、更远处使用,应加装中间热水箱、热水泵,重新输送。安装压力表,及时观察余热水箱内的压力变化。
  二、增强锅炉使用单位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严禁对锅炉房的设备及管线进行私自改造,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三、对锅炉、非承压的余热水箱及出水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20 收起 理由
cztyqjsc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2 15:08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