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0|回复: 28

教训不记,黄岛“大爆炸”大孤山重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训不记,黄岛“大爆炸”大孤山重演  提要:
      大孤山悲剧系违反安全输油操作规程及库区设施安全距离不足的“双重人祸”所致,希望政府能发动一场全国性油罐、气罐安全大检查,安全距离不够的,该拆就拆、该搬就搬。
  刚过去的双休日,令许多年长的中国人记起了21年前突发于山东黄岛的“大爆炸”。
  上周五晚间,大连大孤山新港中石油油库输油管线在外籍油轮卸油作业时,突发闪爆,造成原油泄漏管线爆裂,将一座10万立方米储油罐燃爆。灾情震惊海内外,牵动中南海,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周永康等四位中常委作出指(批)示,张德江连夜飞赴现场坐镇指挥灭火。
  好在时隔21年,国内应急反应体(机)制、物资准备及可动用灭火手段已不可同日而语。短时间内,辽宁全省14个消防支队388台中高档消防车、2000余名消防官兵、空军4架运八飞机、交通部20余艘专业救灾船迅速赶赴大连。经17小时殊死扑救,终将大火扑灭。泄漏原油对海湾的污染,也在第一时间采取了“围、堵、截、抽”的应急措施……
  大火扑灭后,辽宁省事故调查组旋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公开表示,初步判断这起特大事故祸起明显的违规违章,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教训非常惨痛。
  大孤山油库现有6座10万立方米储罐,库内消防设施世界一流,然而,一个小小的闪爆却无情地撕碎了库区消防“固若金汤”的神话。从现有信源看,库区消防设施并未成为摆式,其之所以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关键是库区储油罐分布过于局促,储油罐-输油管线-油码头之间的距离过短,输油管廊扎堆排布,以至于管线到油罐之间因安全空间距离不够,只能设置一道防火安全阀门,当唯一的安全阀门被大火吞噬,最后的安全屏障顷刻间丧失……
  同样的情形当年曾在山东黄岛上演。黄岛油库1984年投产,1987年起,公安部消防总局多次上岛检查,指出库区储油罐排布过于密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消防总局三番五次敦促黄岛整改期间,该油库已连续发生7次小规模火灾,随行记者将黄岛消防隐忧写成报道,遭到青岛市强烈反弹,被斥责为“严重失实”,逼迫报社处分记者。可未等笔墨官司了断,1989年8月12日大祸终于临头,导火索无非是大型油库常见的“滚地雷”,导致19名消防官兵牺牲,半个库区报废,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当年的物价水平)。
  如果说黄岛“大爆炸”的直接诱因终究系“雷公”作孽,那么大孤山悲剧则系违反安全输油操作规程及库区设施安全距离不足的“双重人祸”所致。重大工程建设不讲科学,做事太“贪”,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倒霉的事情轮不到自己,那好,大祸往往不期而至。事故责任肯定要求追究,但从某种意义讲,事后有多少官员受处分并非问题关键,难的是真正吸取血的教训。
  这个世界上——表面看,没有哪个国家在政治运作层面比中国更讲安全生产,但安全事故却连年全球第一。如此反差主要系“官念”所致,再周全的安全措施,一旦遭遇不讲科学的“贪”官,往往成废纸一张。
  中国已同时进入汽车时代加“燃气时代”,遑论县城一级,连乡镇一级,油罐、气罐都多于当年的碉堡群。又由于人口密集土地稀缺,再加上宁可为高尔夫糟蹋大片土地,却不肯为油罐、气罐设置安全隔离距离(譬如上海市区,许多加油站与居民区仅一墙之隔),类似的爆炸隐患无处不在。前有黄岛,今又大孤山,但愿政府能发动一场全国性油罐、气罐安全大检查,安全距离不够的,该拆就拆、该搬就搬,千万不要再上演无钱治病却有钱买棺材的荒唐剧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安全分 +50 收起 理由
大智 + 5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1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训不记,事故不断。
发表于 2010-7-1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万千
发表于 2010-7-1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早就提出啦,现在是“前事搞忘后事再来”~~~~~
发表于 2010-7-1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光说不算,落到实处才是真。

预防,应该从规划、设计始,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不批准开工建设。

建设过程中,监理公司要严格把关,过程控制要到位。

还有,效仿验收关要把好,不符合规划设计的,不符合消防标准的,坚决不予验收。

关键是领导啊,只要重生产、轻安全环保的观念一日不除,安全第一就无法真正实现。

再说大一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所在。祝中国好运,祝中国环保、安全好运。
发表于 2010-7-1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三教训足以警醒政府官员,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呀,那么大的储存罐,是否建立了重大危险源政府监督机制呢
发表于 2010-7-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政不作为
发表于 2010-7-1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事故原因出来之后再作评论。
发表于 2010-7-1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我们最好的写照  安全第一
发表于 2010-7-1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本贴学习,发现:本质安全技术也存在缺陷,鉴定完毕!!!
发表于 2010-7-19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GDP至上的经济制度,已经注定了结果
发表于 2010-7-1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煤矿,杯具;
渣土车,杯具;
油库,杯具,。。。。。
发表于 2010-7-1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楼主的分析很精辟,触类旁通,希望大家都可以借鉴!!
发表于 2010-7-1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万千呀,安全总是在事后,事前都没人重视
发表于 2010-7-1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大工程建设不讲科学,做事太“贪”,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倒霉的事情轮不到自己
发表于 2010-7-19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可以设计种软件来推演各种高危企业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做好相关防备呢?也可以用以经常检验相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漏洞。
发表于 2010-7-19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
发表于 2010-7-1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前高度轻视,事后高度重视
发表于 2010-7-19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经常都是一种摆设
发表于 2010-7-1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的很对。这次没有人员伤亡,也是无数次教训的结果。这次的灭火措施是对的,避免了消防队员的伤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7 06:1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