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社会学家在不同的地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内心想法。不应该片面地去责备18个路人。 ———袁朝霞 陌生人之间总是在担心对方不是好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复杂。 ———徐玉发 目前道德底线的突破主要是由于信仰缺失、规则缺失、陌生人社会失序。 ———王学堂 两岁的小悦悦先后被两车碾过,其间18名路人没有伸出援手。这一事件已经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南都佛山邀请了3位佛山民间智库人士,就此事件进行探讨。 监护责任不到位不能苛求 南都:不管是本地人或者异乡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家里的孩子怎么照顾的问题,比如:本次小悦悦事件中,小悦悦白天跟随父母在五金城生活。那么如何在照顾孩子与养家糊口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王学堂:许多人认为小悦悦的父母亲失于监管,这从情理上看有一定道理,但从法律上讲不能苛求他们的监护责任不到位。外国有这样的规定,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人身损害的不满10岁的未成年人,原则上不得以其监护人有监护过失而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毕竟孩子的受伤已经是一种痛苦,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在承受,难道还要他们在道义上分摊一点责任才体现公平吗? 袁朝霞:小孩对于危险性的敏感程度并不高,很多家长也不能全职带孩子,在衡量照料孩子与工作之间的利弊时,要考虑孩子是自己的,做家长的应该负起相关的责任。 徐玉发:这涉及一个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由社区以及政府出面解决,如果政府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动承担相应的义务,解决好幼儿园的问题,家长们完全可以将孩子托付在幼儿园内。 不应该片面地去责备18个路人 南都:当18名路人路过事发现场却没有伸出援手,网上声讨这18名路人的声音很多,我们是否可以去探讨一个问题:我们的助人为乐精神为何在这次事件中消失殆尽?根源在哪里? 王学堂:就我个人认为,目前道德底线的突破主要是由于信仰缺失(唯利是图)、规则缺失(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好人不得好报)、陌生人社会失序(农耕文明产生的熟人社会向工商业文明产生的陌生人社会衍进)造成了人们道德底线的沉沦。与前面的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相同,从一个普通的民事案件演变成一场全民风暴,媒体评论、网络议论都直指中国人当下道德底线的沉沦与司法正义的泯灭。“许云鹤案”、“彭宇案”对民众的影响是巨大的,那就是做好事要先思量风险。于是许多人为自己的见义不为更找到了一个借口,使本已处于底线的社会道德更是江河日下。很明显,民众以“许云鹤案”、“彭宇案”为由拒绝见义勇为,以道德绑架法律,以自我的道德行为向司法判决施压,企图让司法判决按照个人意志施行,这是一种道德撒娇,是非常危险的。 袁朝霞: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许有的人选择明哲保身,也许有的人本身就是麻木的,也许这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事情,建议社会学家在不同的地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内心想法。而且,不应该片面地去责备18个路人。 用法律保障见义勇为不会有风险 南都:小悦悦事件之后,修复社会道德系统正成为共识。如果真要探寻一种可行的路径,在目前的全民谴责背景下,到底应指向何种前景? 王学堂:读书。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在这个爱钞票多过爱读书的年代,我的“文化图景”是:如果每个人都手拿一本书以书会友,知书达理、推己达人,人人成为“谦谦君子”,那才是我们期待中的和谐社会。 徐玉发:有一个完善的法律,并用典型的案例向广大群众宣传,让大家知道见义勇为不会有风险,不会吃官司。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应加快落实 南都:自彭宇案以来,公众对扶助路人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产生困惑,甚至以此为自我冷漠辩护。为此,卫生部甚至还出台技术干预指导意见。请问,是否确有必要为见义勇为(或一般的扶助行为)建立起一定的风险防范机制?比如倡导民间建立专项基金等,抑或由政府直接设立奖惩机制? 王学堂:上述设想本是多此一举。因为事实上,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但事实上却一直处于“只打雷不下雨”的状态,令人感到有希望的是,目前,该项制度自上而下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尽管来得晚了一些。因为如果有该基金,就不会产生“撞伤不如撞死”的悲剧。今后,凡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可以首先通过该基金支付,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另一方面也会很好地解决彭宇、许云鹤之类的“糊涂案”。期待小悦悦事件能够加快佛山这项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袁朝霞:风险防范机制肯定是应该建立的,但怎么让没有责任的人不用去承担责任,政府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才不会那么恐慌。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加剧冷漠 南都:小悦悦事件给我们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五金城或者以外来工为主的这类商住区,作为一种生人社会的存在形态,其社会和人情关系可能更为脆弱。请问,对此民间组织或政府应有何作为? 王学堂:“道德的沦丧”是个人人有责的体系所构成的,政府当然有一定责任。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发生在五金城,就认为这一定与陌生人社会有关。其实不然。我注意到网络上舆论开始分化,有人说两个撞人者分明是在佛山打工的山东人和重庆人,与佛山人无关,就我看来,无论是山东人重庆人,都是中国人。可惜,我们还不注意反思自己,总是习惯指责别人(政府)!请问,如果是你(我)就在事发现场,我们就敢肯定一定会救助小悦悦吗?或许,我们应该借这次事件好好反思一下,犹如八十年代《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的那场大讨论一样。这样,小悦悦的血才不会白流!否则,所有的指责和愤怒都将如过往云烟,随风而逝。 袁朝霞: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商品房中,也许有的房根本就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炒的。在商品房里面居住着各式各样的人群,双方需要经过观察、交流才知道对方是否是安全的。居委或物业如果能经常举行一些联谊,这种状况也许会有改善。 徐玉发:这与目前的教育有关,小孩从小就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之间总是在担心对方不是好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复杂。政府如果能牵头搞好社区活动,或许能协调邻里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