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七成中小企业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樊伟宏 4月10日,新修订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实施,新办法体现出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倾斜。4月14日,笔者从山东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获悉,近年来,该院每年都会接诊约200名职业病患者,但在企业每年一次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中,70%的中小企业不愿进行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不少企业一知半解 一家专门从事硅碳棒生产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笔者,他2010年前就开了厂子,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只是听说过,详细流程我也说不上来”。 据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中心主任付晓宽介绍,所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主要是针对接触有毒物质、粉尘、噪声较多的生产企业,在淄博以化工、陶瓷等生产企业为主。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企业报项目阶段,对企业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判断企业哪个岗位可能会产生职业病危害,并提供设计报告;由专业设计部门做设施安排,包括安装地点、标准等,再由相关专家来审查;在企业建成之后试生产6个月内,做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当企业建成投产满负荷运转后,检测单位会用三天时间进行全方面检测,看哪个地方超标,是不是和预测结果有差异,如果超标,会联合企业找到原因进行补救,以保护劳动者。 不仅如此,检测单位每年还要对已投产企业进行一次职业病检测与评价。对隐患较多的企业,每三年做一次现状评价,这是因为防护设施等都有寿命,电机老化、除尘效果下降都会提高职业病发生概率。 去年检测300家企业 20%存超标问题 “虽然检测需要一定费用,但也不能为了省钱就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中心冯玉娟医生说,在去年检测的300家企业中,大概有20%左右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 对此,冯玉娟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等问题引起的,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进行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必要性。 “我曾经去淄博一家化工厂检测,当时我和工厂经理去车间,那里有一排反应釜,上面有观察孔,工人从观察孔向里面投料,那里的工人对气味已经不太敏感了,但我们却感觉很明显,当时一测,发现果然超标。”付晓宽说,“还有一次,临淄一家化工厂的负责人告诉我,因为以前没做过检测,结果他的1名员工得了职业病,他所花的费用是做检测的好几倍。” 检测机构频遭拒 企业理由是“要花钱” “我们前年检测了200多家企业,去年检测了300多家企业,其中多数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对员工的身体状况比较关注,无论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还是对员工的职业体检都很积极,但是仍有大部分企业对检测不配合,能占到我们联系的企业总数的70%左右。”据付晓宽介绍,淄博市目前具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乙级资质或以上)”的检测单位共有3家。 由于2010年我国才有相关检测与评价,所以了解这方面情况的企业不是很多,检测机构只能通过上门询问或在给员工查体时询问等方式,向企业宣传进行相关检测的必要性,但是效果并不好。 “企业拒绝的理由都差不多,那就是不愿意花钱,有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则更不愿意去做,而现在检测方面逐步过渡到由安监部门执法,这项工作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了,所以企业若想要在前三个环节‘偷工减料’是不可能的,我相信通过这种做法,企业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付晓宽说。 关爱员工健康 不乏优秀“样本” 笔者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作为全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该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员工体检。 “如果自己的员工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谈做好企业?”该公司安全管理部工作人员路智伟介绍,“我们不但会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还会在员工入职前、入职中和离职前做好他们的体检工作。” 淄博蓝星东大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企业每年都会主动联系医院给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虽然企业要付一定的费用,但能保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点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