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阿文

起重设备事故案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P><>这不是我分析的</P><>我只是照搬公布的内容</P>
发表于 2004-11-2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圆地方</I>在2004-9-28 11:18:44的发言:</B>

<>沪东“7·17”龙门起重机倒塌特大事故</P>
<>事故的核心其实并不是调查报告所述的原因,起吊物和被起吊物自重共约3000多吨,博士们都忽视了江侧地面的承载力,江侧地面出现下沉,才导致缆风绳的问题出现。只是浅水浸死人,不好拿到桌面上来说,没面子。</P></DIV>
<>这位老兄,您好,
<>兄弟我不同意您的观点。
<>我对此事故也曾关心过,参与事故调查的市安监局局长和我专门介绍过此事故,您说的“地面沉降”问题是根据您的推测,还是有据可查?您要知道,当时刚性腿和大梁倒下后地面肯定出现一些沉降或高低不平,但这现象不能作为推断的依据。当时靠江边一侧是用2个井架作支撑,重量相当轻。而且,即使有腿也是柔性腿,重量也有限。我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大环节上,而是出在细节上。
<>我认为,博士们在尖端技术上有足够的优势,但往往是在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和实践常识上大打折扣。就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国内某城市(好象是大连)建起了同样吨位的吊车。在操作中,同样使用这种放缆绳的方法,未曾出事。
<>而从实践常识可以得知,要保持物体稳定要至少需三根缆绳。对如此重大的设备,有4根缆绳牵引。要松2根受影响的缆绳,首先必须先在不影响吊物的位置上拉2根缆绳。然后再松,但是《施工方案》并未如此写,依然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操作。所以事故调查说吊装方案编制草率、审批不严等,十分正确。
<>事故前,测量员在发现基准标志时曾发现,刚性腿有好几次在不停地抖动,随后看见基准往外漂。这“抖动”状态实际上就是刚性腿平衡的“临界”状态。说得夸张点,哪怕一只鸟飞到大梁上都有可能引起意外。再来想以下,在大梁及刚性腿内工作的30几人的分布是不受控制的。他们移动都极可能造成刚性腿外翻。因此说“现场违章指挥”和“管理混乱”。
<>上述只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4-1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是强人啊:)
发表于 2004-11-1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请 HL98106不吝赐教!大家大可探讨一下![em01][em01]
发表于 2004-11-17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cc_safety</I>在2004-11-1 23:58:35的发言:</B>


<>这位老兄,您好,

<>兄弟我不同意您的观点。

<>我对此事故也曾关心过,参与事故调查的市安监局局长和我专门介绍过此事故,您说的“地面沉降”问题是根据您的推测,还是有据可查?您要知道,当时刚性腿和大梁倒下后地面肯定出现一些沉降或高低不平,但这现象不能作为推断的依据。当时靠江边一侧是用2个井架作支撑,重量相当轻。而且,即使有腿也是柔性腿,重量也有限。我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大环节上,而是出在细节上。

<>我认为,博士们在尖端技术上有足够的优势,但往往是在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和实践常识上大打折扣。就这起事故发生之前,国内某城市(好象是大连)建起了同样吨位的吊车。在操作中,同样使用这种放缆绳的方法,未曾出事。

<>而从实践常识可以得知,要保持物体稳定要至少需三根缆绳。对如此重大的设备,有4根缆绳牵引。要松2根受影响的缆绳,首先必须先在不影响吊物的位置上拉2根缆绳。然后再松,但是《施工方案》并未如此写,依然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操作。所以事故调查说吊装方案编制草率、审批不严等,十分正确。

<>事故前,测量员在发现基准标志时曾发现,刚性腿有好几次在不停地抖动,随后看见基准往外漂。这“抖动”状态实际上就是刚性腿平衡的“临界”状态。说得夸张点,哪怕一只鸟飞到大梁上都有可能引起意外。再来想以下,在大梁及刚性腿内工作的30几人的分布是不受控制的。他们移动都极可能造成刚性腿外翻。因此说“现场违章指挥”和“管理混乱”。

<>上述只代表个人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em01][em01][em01]</DIV>
<>
<>事故前,测量员在发现基准标志时曾发现,刚性腿有好几次在不停地抖动,随后看见基准往外漂。这“抖动”状态实际上就是刚性腿平衡的“临界”状态。说得夸张点,哪怕一只鸟飞到大梁上都有可能引起意外。再来想以下,在大梁及刚性腿内工作的30几人的分布是不受控制的。他们移动都极可能造成刚性腿外翻。因此说“现场违章指挥”和“管理混乱”。 </P>

<>首先,我同意事故都是由细节造成的。</P>
<P>1、据我所知,在吊装前起个吊前过程,博士门都已进行了微机模拟。</P>
<P>2、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放松缆风绳去处理类似的情况也是常用方法。</P>
<P>3、安监局局长大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P>
<P>4、“事故前,测量员在发现基准标志时曾发现,刚性腿有好几次在不停地抖动,”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这“抖动”状态实际上就是刚性腿平衡的“临界”状态。——这判断是正确的。</P>
<P>是什么原因令刚性脚出现抖动呢?是缆风绳没了?还是刚性脚偏心受压呢?</P>
<P>如果是一般正常的情况,通过调整缆风绳是可以解决这类情况的。但是,如果主梁是因为不平衡而与缆风绳造成相碰的呢?这就并不是这么简单了。三十多个人什么算也就不到三吨,与900吨自重相比,当然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是“亚马逊河的蝴蝶”。缆风绳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在上面的人也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P>
<P>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整个调查报告内并没有否定原设计方案中安全系数的取值。那么,就因为缆风绳,而让安全系统数化解于无形?</P>
<P>请不要忽略了,是先放松陆侧——监测并无异常;再放江侧——放完后即出现“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还有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在向外侧倾斜,”</P>
<P>正因为地面有沉降,所以顶端标高有高差,当有高差出现时,整个受力分布就截然不同了。正因为受力不同,出现了偏心,当江侧放完缆风绳后,就如脱绳的野马一样向外奔驰。</P>
<P>你信也好,不信也好。
</P>
发表于 2004-11-1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的事故分析吗
发表于 2004-11-20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圆地方</I>在2004-11-16 13:44:05的发言:</B>


<>
<>首先,我同意事故都是由细节造成的。</P>
<>1、据我所知,在吊装前起个吊前过程,博士门都已进行了微机模拟。</P>
<>2、已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放松缆风绳去处理类似的情况也是常用方法。</P>
<>3、安监局局长大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P>
<>4、“事故前,测量员在发现基准标志时曾发现,刚性腿有好几次在不停地抖动,”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这“抖动”状态实际上就是刚性腿平衡的“临界”状态。——这判断是正确的。</P>
<>是什么原因令刚性脚出现抖动呢?是缆风绳没了?还是刚性脚偏心受压呢?</P>
<>如果是一般正常的情况,通过调整缆风绳是可以解决这类情况的。但是,如果主梁是因为不平衡而与缆风绳造成相碰的呢?这就并不是这么简单了。三十多个人什么算也就不到三吨,与900吨自重相比,当然这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以是“亚马逊河的蝴蝶”。缆风绳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在上面的人也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P>
<>至少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整个调查报告内并没有否定原设计方案中安全系数的取值。那么,就因为缆风绳,而让安全系统数化解于无形?</P>
<>正因为地面有沉降,所以顶端标高有高差,当有高差出现时,整个受力分布就截然不同了。正因为受力不同,出现了偏心,当江侧放完缆风绳后,就如脱绳的野马一样向外奔驰。</P>
<P>你信也好,不信也好。</P></DIV>
<P>看来,我们的争论异常激烈!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谢谢您的参与。谢谢!
<P>前面是您说的观点是否可归纳:沉降导致刚性脚偏心受压。
<P>我有2个问题和您探讨:
<P>1.您说的观点是主要原因,还是原因的一部分?
<P>2.沉降是一个渐变过程,是否向您说的在放陆侧缆绳时不发生沉降,而在放江侧缆绳时突然沉降?</P>[em01][em01]
发表于 2004-11-26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P><>都很厉害</P>
发表于 2004-11-30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降问题绝不可能是事故的直接原因!!</P><>3000吨吊车装设前,基础是要一查再查的,是要列入监检项目的,谁也不敢在这上松懈。缆风绳模拟或是其他安装经验均可视为合理,我不同意30几个人对失衡没有影响的说法,当缆风绳失力后,物件达到临界状态,几百公斤完全可以致使失衡,失衡后,基础自然会出现沉陷现象,真正的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方案问题,特别是方案执行、指挥问题!</P>
发表于 2004-12-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都是人的因素.</P><>安全"以人为本"</P>
发表于 2004-12-11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cc_safety</I>在2004-11-19 14:14:00的发言:</B>


<>看来,我们的争论异常激烈!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谢谢您的参与。谢谢!

<>前面是您说的观点是否可归纳:沉降导致刚性脚偏心受压。

<>我有2个问题和您探讨:

<>1.您说的观点是主要原因,还是原因的一部分?

<>2.沉降是一个渐变过程,是否向您说的在放陆侧缆绳时不发生沉降,而在放江侧缆绳时突然沉降?</P>[em01][em01]</DIV>
<>
<>首先,说声抱歉,因为工作的原因,能上来的时间不多,贴子回慢了。</P>
<>其实我们的争论(更贴切的说应是讨论)并不激烈,你放心好了。再说如果技术或学术问题没有争论与讨论,应该是不完整的,理总是越辩越明的。</P>
发表于 2004-12-13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故分析易,预防事故难。
发表于 2004-12-1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们的分析
发表于 2004-12-16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居安思危</I>在2004-11-17 22:40:39的发言:</B>
有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的事故分析吗</DIV>

请转到“注册安全工程师”栏目查看[em01][em01]
发表于 2004-12-16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圆地方</I>在2004-12-10 12:52:26的发言:</B>


<>
<>首先,说声抱歉,因为工作的原因,能上来的时间不多,贴子回慢了。</P>
<>其实我们的争论(更贴切的说应是讨论)并不激烈,你放心好了。再说如果技术或学术问题没有争论与讨论,应该是不完整的,理总是越辩越明的。</P>
</DIV>
<>没关系,能回帖说明您对我们讨论的问题还很关心。
<>您说的不错,理总是越辩越明的。还请您拨冗参加事故案例讨论。和您讨论大开眼界。</P>[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的辩论</P><>让我们这些外行也有很大的提高</P>
发表于 2004-12-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高手的分析。受教!</P>
发表于 2005-3-4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cc_safety</I>在2004-11-19 14:14:00的发言:</B>


<>看来,我们的争论异常激烈!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谢谢您的参与。谢谢!

<>前面是您说的观点是否可归纳:沉降导致刚性脚偏心受压。

<>我有2个问题和您探讨:

<>1.您说的观点是主要原因,还是原因的一部分?

<>2.沉降是一个渐变过程,是否向您说的在放陆侧缆绳时不发生沉降,而在放江侧缆绳时突然沉降?</P>[em01][em01]</DIV>
<>
<>1、我的观点是主要原因。</P>
<>2、沉降是一个渐变过程,是否向您说的在放陆侧缆绳时不发生沉降,而在放江侧缆绳时突然沉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只能说在吊装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人对地面进行沉降观测。</P>

<>说个现实中的现象吧,我参加事故调查也应不下30起了,但每宗事故调查报告内所例主要原因、直接原因都是与事实的真相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也许是现实社会的各方面需要所造成的。</P>
<>还有再说一事,上海地铁真的就是报告所说这么一回事吗?</P>
<P>其实上海这两起事故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特点,所以在我的分析与判断中,原因一定与公布有较大出入。</P>
发表于 2005-3-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width="90%" border=0><TR><TD 9pt; LINE-HEIGHT: 12pt" width="100%"><img src="http://www.anquan.com.cn/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B>
<>说到底,都是人的因素</P></TD></TR></TABLE>
发表于 2005-3-9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95%以上的事故都是与人有关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5 07:59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