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温馨家园

(申请加入精华)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大集合(精品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除雾器爆炸引发氯气泄漏的事故分析

氯气属剧毒气体,是一种黄绿色刺激性的助燃气体,类似漂白粉气味,相对密度(空气=1)为 2.48,相对密度(水=1)为 1.47。空气中含有氯气不得超过1mg/m³,达到3.5mg/m³时,微量吸入可引起呕吐、咳嗽、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氯气泄漏时主要集中在地面,会形成有毒蒸气而随风向沿地面扩散,在低洼处或密封空间内聚集。
2005年10月8日凌晨4:30左右,某氯碱外资企业电解工段氯干燥系统的除雾器突然发生爆炸,虽然系统安全连锁装置自行启动,但仍发生管道内残余氯气瞬间泄漏事故,并以毒气雾状向大气扩散。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科学应急处置,笔者经历了应急处置,并会同该企业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事故经过
   10月8日凌晨4:00左右,该企业中控室的监测系统发现,电解工段的电解槽电压波动出现异常并报警,领班立即去现场处置,发现盐水进料不正常、就按常规敲打进料管,但仍未出料,随后回到中控室发现电压值已上升到极限,当即就紧急停车准备用氮气置换,就在这时约4:30发生爆炸,电解氯干燥系统的氯气冷却器与除雾器之间的连接管及除雾器本体外衬塑料玻璃钢被炸坏,因系统安全连锁装置自行启动,系统内氯气由风机紧急抽走并在塔内中和,但仍发生管道内残余氯气瞬间泄漏而对外扩散事故。
   接警后,公安、消防、安监、环保及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和建立警戒区域,消防车布阵,应急小分队进入现场排险;在氯气瞬间泄漏时10分钟内、企业紧急疏散所有在厂员工,一名员工因行动迟延3分钟而导致中毒症状;同时下风口800米的村民被刺激气味惊醒,也迅速有序地紧急疏散;当时风向偏北风、且风向飘忽不定,故管道氯气瞬间泄漏扩散时,毒气主要在事故现场徘徊,约5:50开始,先厂外周边、后厂内进行检测,空气中氯气浓度最高达7 毫克/立方米,截止6:50左右氯气浓度在1毫克/立方米内,事故得到了控制。
二、工艺流程中存在爆炸因素的技术分析  
   爆炸事故发生在电解工段氯气除雾器,首先对前工序至氯气除雾器工艺流程之间的爆炸危害因素分析:盐水净化 (含有氮化合物的危害) →盐水电解 (产生初始氯气和氢气,但会生成三氯化氮的爆炸物及氢和氯的混合爆炸气体) →氯气洗涤冷却器 (湿氯气冷却、并除夹带KCI ) →氯气除雾器 (除夹带水滴和杂质,无静电消除装置),针对工艺流程之间的二种爆炸危害因素,分析了引发事故的二种可能性。
1. 排除氯气中三氯化氮超高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1) 三氯化氮产生的条件和分解机。
当盐水中氨-氮含量超过4ppm时, 在电解的条件下会产生三氯化氮。三氯化氮经氯气洗涤塔被酸性水洗涤后,会分解;三氯化氮在50℃会分解,在85℃电解槽中大量三氯化氮会分解。  
(2) 三氯化氮的爆炸性
当氯气中三氯化氮含量较高时,没有分解的三氯化氮会在管道及设备中累积,有外加能量就极易爆炸。
(3) 经检测,不具备三氯化氮超髙的条件
由于该企业盐水净化技术先进,经质监部门定期检测,其盐水中的氨-氮含量仅为0.15~0.45ppm,低于氨-氮含量4ppm的标准,不具备产生三氯化氮超高的条件。
2. 具有氢气与氯气混合达到极限而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1) 氢气与氯气混合的爆炸性
   氢气是昜燃昜爆气体,爆炸极限(V/V%):4.1—74.1;氯气是助燃气体;氢气与氯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含氢量达到3.5%--97%极限时,有外加能量就极易爆炸;氢气在管道内流速过快会产生静电,无防静电措施会引发爆炸。
(2) 氯气和氢气的产生
   电解槽是由阳极和阴极组成,阳、阴极之间被离子膜隔开;在阳极加盐水溶液供料而产生氯气,湿氯气→氯气洗涤冷却器 →氯气除雾器;在阴极加氢氧化钾供料而产生氢气,湿氢气→氢气冷却器 →氢气除雾器(有防静电措施)  
(3) 离子膜穿孔而形成氢、氯混合爆炸性气体
   如果阳、阴极缺溶液,会引起离子膜穿孔而形成氢、氯混合气体。笔者发现中控室数据显示电解B槽离子膜电压升高,电解B槽2#电压超过3.28,正常3.12V,波动幅度高达0.16V;发现电解B槽2#、3#阳极盐水供料不畅,有管道接口堵塞现象;发现电解B槽2#、3#接片底部漏水,有离子膜损坏穿孔的症状。经分解电介槽装置,确认了电解B槽2#、3#离子膜底部穿孔及2#、3#管道堵塞。
三、事故主要原因的分析
   笔者通过上述技术分析,确认离子膜穿孔氢气与氯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而导致氯气除雾器爆炸,是引发管道残余氯气外泄事故的根源,但事故发生具有综合原因。
1.离子膜穿孔原因
   电解槽电压波动超压报警的处置规定不合理,先期敲打进水管而延误时间,不能有效的避免离子膜干燥而穿孔。在中控窒离子膜电压初期报警时,操作工没有立即停车,而按操作程序处理电解B槽2#、3#阳极盐水进口不畅,在无效果时才采取停车措施,但己形成约30分钟缺盐水的状况、导致离子膜干燥缩裂穿孔,阴极氢气从膜孔中进入阳极氯气系统,使氢气和氯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2. 盐水管道接口堵塞原因
   盐水内部杂物进入电解槽的巡查制度不完善,没有定期事先检查制度,往往在发现阳极盐水供料不畅的情况下,才有行动;电解槽缺溶液没有避免离子膜干燥的应急措施。
3. 爆炸点发生在氯气除雾器的原因。
(1) 工艺路线的变化
    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和氯气,经管道分别由各自的洗涤冷却器 →各自的除雾器,但昜燃易爆的氢气进入了助燃的氯气管道,逃避了工艺防范措施。
(2) 氯气除雾器缺防静电措施
    因氢气在管道内流速过快会产生静电,无防静电措施会引发爆炸,故氢气除雾器有防静电措施;各自的洗涤冷却器,有水淋防静电的效果;因氯气是助燃气体,故氯气除雾器没有防静电措施;因氢气进入氯气管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静电作用下引发了氯气除雾器爆炸。
(3) 被炸的氯气除雾器有缺陷。
    原用的氯气除雾器设计压力为0.45kg/cm2,封底结构为球形;而被炸的氯气除雾器因容量大、而新换使用,相比其缺陷:设计压力为0.30kg/cm2,封底结构为平底,没有封底球形结构压力的承受度。
4. 企业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存在问题
     该外资企业虽制订应急预案,也进行必要演练,事故发生后,虽然反应快速及时撤离,但仍发生员工中毒事故。
由于厂区布局和演练均按东南风向实施,但本次事故是偏北风,员工不应朝下风向的南大门撤离,必须就近往上风口的北大门撤离;因仓库位在东南风向,存在难以取得个人防护器材的问题;事故发生时,没有落实向下风口企业的及时通报措施。
四、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调整电压波动超压报警值。当电压波动超过0.15V时,就立即采取停车措施,有效避免离子膜干燥而穿孔。
2.加大盐水流量的巡查力度,强化盐水过滤器的定期清洗。由盐水供料不畅的事后处理,改为事先每小时人工检查并记录;每6个月打开盐水过滤器检查并清洗,防止杂物通过盐水过滤器进入电解槽。  
3.监控氨—氮和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每半年对盐水中的氨—氮含量及液氯中三氯化氮检测一次。
4.更换氯气除雾器。使用封底球形结构的氯气除雾器,增大承压力;防万一进入氢、氯混合气体,增加防静电措施。
5. 开展“以人为本 四个强化”的全员安全敎育。即强化法制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强化现场管理、规范安全行为,强化安全投入、保障人的生命。
6. 完善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机制。加强企业事故应急的多层次综合演练;建立与周边企业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五、结束语     
    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后果严重,若引发剧毒化学品泄漏向大气扩散,会使社会公众无辜地中毒,社会危害极大,己引起囯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事先的防范和事中的应急及事后的调研等都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某氯碱外资企业于2005年10月8日凌晨4:30发生一起氯气除雾器爆炸引发氯气泄漏事故,笔者经历了应急处置,并分析了事故的危害及引发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但愿笔者的浅见,在全国化工企业不再发生类似事故,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当即让黄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江苏省洪泽县第二建筑公司工人吕某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吕某某被当场烧死,当班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17小时后被扑灭。
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黄某某对工作不负责任,误开阀门,造成311号油罐汽油窜至310号油罐,当计算机报警后,黄掉以轻心,没有进行现场核实,致使310号罐油满外溢,并且违反现场交接班制度、双点巡回检查制度,以致没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错误的流程。黄某某对这一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负有直接的责任。其行为触犯《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依法判处黄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金华某化工厂黄磷酸洗锅爆炸

一、事故的概况及经过。
      1980年6月30日13时23分,金华某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黄磷酸洗锅在生产中发生爆炸,死亡8人,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00余元,产值损失达730000余元。爆炸后,炸塌厂房300余平方米,五硫化二磷车间全部毁坏,全厂停产。黄磷酸洗工艺是新工艺,目的是通过酸洗,提高黄磷纯度。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黄磷酸洗工艺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对黄磷与硫酸反应会引起爆炸没有认识。这次事故是由于黄磷在浓硫酸中清洗时发生放热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引起的化学爆炸。
      2.厂领导对这一重大的新工艺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认为是小改小革,没有专门成立班子,考虑经济报酬也没有争取科研部门支持,也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帮助,没有经过小试、中试、直接移交生产。  
      3.没有充分收集国内外科技情报,仅根据杂志上的简要报导就组织试制工作,自行设计制造,直接投入生产。投产后,又没有认真制订和掌握操作规程,试用只有五天,就发生爆炸。
      4.酸洗锅上无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装置等安全附件,只看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提高,而未注意生产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急于下达生产计划。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采用新生产工艺一定要通过试验研究,不能蛮干。
      2.试验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要求要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
 楼主| 发表于 2008-5-11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磷泥回收装置爆炸事故分析

2002年7月10日19时35分左右,湖北某化工厂黄磷车间磷泥回收装置发生一起爆炸事故。爆炸溅出的溶液将2名当班操作工严重烫伤,4名劳务工和兴利华公司1名工人轻微烫伤。事故造成设备直接损失约1万元。

    2002年7月10日,该化工厂黄磷车间磷泥回收岗位由周某、万某2人当班。19时25分左右,周、万2人开始向磷泥反应槽加硝酸,操作中没有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没有对硝酸进行测验,并使用φ38的软管进行加酸(没有使用专用加酸装置φ15的管道),由于所加硝酸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导致磷泥反应槽内热量积聚发生爆炸。爆炸所溅出的溶液当场将2人严重烫伤,另有5人轻微烫伤。事故发生后,当班调度迅速组织了人员进行了施救,将2名受伤人员送往县医院进行治疗,并于次日将2人转往武汉市三医院进行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事故发生后,由该厂所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该厂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通过现场勘测,取样分析,对目击人、当事人、管理人员的现场调查,以及对各项管理记录、工艺安全规程等有关资料的查阅,认定该事故实属一起由严重违章操作导致的责任事故。

    该厂对当事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造纸厂中毒窒息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1999年9月6日10时左右,某造纸印刷包装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分厂职工刘××发现污水处理中转贮存池第1号抽水泵堵塞,向分厂副厂长刘××、技术员张××做了汇报。刘厂长让职工刘××找维修工检修,技术员张××随同检查了工艺流程。职工刘××在维修车间找到班长曹××。10时20分,曹××搬来梯子下到池底清理1号泵,职工刘××和陈××在池上边观看。当时,池中污水约20厘米深,曹××清理杂物约2分钟,突然昏倒在池里。职工陈××见状大声呼喊:“快救人”。听到呼救声,职工朱××等5个先后跑来,朱××先下到污水池底,抱起曹××对池上边人说了一句“快拿绳子”就昏倒在池里,接着副厂长刘××就往池里下,下到梯子最后的两、三节阶梯时也倒在污水池中。随后职工刘××往池里下,下到梯子第三个台阶时掉了下去,厂长谢××腰里拴着绳子往池里下,快到池底时昏倒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10时30分,污水处理分厂维修班班长李××和张××拉着氧气瓶赶到,向着池底部吹氧气,同时,动力分厂书记赵××拴上绳子下到池内,还没来得及给被救的人拴上绳子就感到不行了,被上面的人拉了上来。李××扯到池边有一个防毒面具,就急忙戴上,推开池边的人群下到池底,用绳子先后将曹××等4人拉了上来。为了救曹××,先后有5人下到池内。约11时,李董事长等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带领全体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等赶到现场,并拨打110和创伤医院的急救电话,约11时10分,110警务车和医院急救车先后赶到,并进行了抢救。除动力分厂书赵××经抢救脱险外,其余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死亡事故。污水池维修及抢救人员,进入工作现场未戴防毒面具,造成中毒窒息,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公司及污水处理分厂没有制定污水池设施、设备检修安全操作规程,也未制定劳动卫生防护措施,职工无章可循,且污水处理分厂自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以来,公司及分厂没有对转岗和新上岗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职工对突发事故不能恰当处理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公司到分厂安全检查的范围仅是消防、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忽视了对污水池有毒物质的预防和检查,且污水厂竣工投产后,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引进的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安全审查验收,也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组织人员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对污水处理分厂存在的危害职工安全及健康的有害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严重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分析

1999年1月广东东莞市一造纸厂发生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重大伤害事故。

    1 事故发生经过
      按照惯例,工人于早上7点停机,并经过往浆渣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点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池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2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2.1 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 浆池外型似一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40 cm×60 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厘米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H2 S)55 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 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2.2 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 造纸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通常的情况下,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和洗涤漂白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败,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比重较大(1.19)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2.3 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四分之一,且工人在没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2.4 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 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渣池没有任何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
    2.5 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 事故发生后,当我们要求厂方提供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无论如何却找不到,不知放到哪里。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2.6 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 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有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预防措施,更不知发生紧急情况如何救治。
发表于 2008-5-2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不错,但年代有点远了,仍然感谢!
发表于 2008-5-2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支持!
发表于 2008-5-3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的这么多的危险化学品的事故案例!
请问楼主有没有加油站的事故案例啊?
发表于 2008-5-3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好
发表于 2008-6-3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希望继续补充
发表于 2008-6-4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以前有word版本的,lz只是把内容复制了发上来啊。

第一次看到自己在标题中加上(精品)两字的,lz强淫
发表于 2008-6-11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都是典型案例!
发表于 2008-6-1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整理的很好
发表于 2008-6-12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全了,向楼主致敬。
发表于 2008-6-1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谢谢楼主的共享,应该做精华帖!
发表于 2008-6-2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是不错啊,嘿·~~值得看看
发表于 2008-6-29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前辈
发表于 2008-6-29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8-7-3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帖子,怎么没人顶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业务合作!

QQ|安全论坛 ( 晋ICP备2023016270号-1 )

GMT+8, 2025-7-14 02:25

Powered by anquan.com.cn X3.9 Licensed

© 2003-2023 Azh Lt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