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主题
- 好友
- 帖子
- 日志
- 精华
- 分享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经验
- 点
|
近日,笔者在某石化企业走访时了解到,该企业每到周五下午,基层队就会准时收到企业安环科提供的"问题公报",该公报上罗列着职工日常操作自己却没有发现的"老习惯"和安全隐患。同时,所有与会干部要对监督组放映的隐患录像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而这是该企业用"冰山理论"深挖藏在"海面"下隐患的一个缩影。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露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主体是隐藏在海下的那部分。"作为安全工作,真正曝露在'海面'上的隐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海下'的隐患才是真正的炸弹。"为此,安全工作必须要破"冰"才能顺利远航,才能真正实现安全运转。"据了解,该企业为了加强基层破"冰"力度,成立了安全监督小组,每天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把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中的"海下"隐患进行拍摄整理,并从"海下"隐患的描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后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并曝光。
众所周知,冰山之雄伟,让人为之惊叹,然而,它在海面上所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仍然隐藏在海面以下,支撑着上面的那一小部分。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一次人身伤亡事故的背后,都有3万次不安全行为。用冰山来比喻:“一次伤亡事故”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3万次不安全行为”就像海面以下的部分。这个道理被称为“冰山理论”。
人身伤亡事故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能够引起重视,不安全行业就像海面以下的冰山部分一样,不易发觉。有人虽察觉到了,但总存有侥幸心理,日积月累就酿成了事故。杜绝人身伤亡事故,关键是要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开展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海面之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采取有针片性的措施消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在总结过去的安全工作经验和教训,各企业管理者和一线职工都在开展安全反思活动,对发生的事故、未遂的事故和各种不安全行为,在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查找,从职工的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监督、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从制度的缺陷和可操作性、设备本质化的安全水平、管理的流程、计划的落实、现场环境等方面拾漏补遗。
安全反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找出不安全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反之,如不能从深层次反思自己、反思管理的缺失、反思存在差距的原因,仍认为只是因为职工年轻、经验不足、出点小事是难免的,就必然会导致更大、更多事故的发生。只有职工、班组、工区和管理四个层面都认真、全面、深入地反思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切实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潜在的不安全行为“出重拳、下猛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才能真正摧毁“事故冰山”隐藏在深处的根基,真正确保安全。
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必须要经常居安思危,让职工认识到“隐藏在水下的冰山”更危险的道理,深化安产意识,让安全理念成为每位职工行动前的一种习惯。把安全理念的养成着重放在宣贯上,用安全理念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安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使职工在思想、行动上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我爱安全”的转变。最终目的,把安全管理化成一种理念,融入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和自律意识之中,只有这样,安全工作才能真正破"冰"远航。(顾锦龙) |
|